2013年12月25日 星期三
海岸浩劫!觀新藻礁啟示錄
首播 12月26日(四) 晚20:00
與談人:
台大海洋所名譽教授 范光龍
桃園在地聯盟理事長 潘忠政
南大附小彩虹斑馬河巡隊老師 張景傑
紀錄片『看見台灣』以空拍畫面,呈現出台灣美麗山川遭受破壞的實況。其中桃園出海口大片藻礁,被工業廢水汙染而失去生機,看了令人心痛。藻礁是植物礁,由無節珊瑚藻構成,礁體提供小型生物藏匿空間,是台灣西北海岸生態系重要的一環。藻礁形成緩慢,1年只能生長0.1公分,桃園的藻礁大約有七千多年歷史,見証台灣海岸地質與生態演化歷史。然而,在二十年汙染破壞下,原本27公里的藻礁海岸,只剩下4公里。
今年五月,台南大學附設小學的五百多名學生,透過「一人一信救藻礁,寄信給總統」,希望馬總統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在桃園觀音海域劃設「藻礁自然保留區」。政府該用哪些具體作為力挽狂瀾,搶救這片瀕危的藻礁?桃園藻礁被破壞,只是冰山一角,台灣海岸還有那些迫切的環境問題呢?
2013年12月18日 星期三
假正義之名?社會住宅引爭議
首播 12月19日(四) 晚20:00
重播 12月22日(日) 早05:00
與談人:
立法委員陳節如辦公室主任 孫一信
社會住宅推動聯盟政策組長 江尚書
政大社會工作研究所副教授 王增勇
今年十月七日世界人居日,十多個弱勢團體到行院門口高舉旗幟,抗議政府住宅補貼預算有將近八成用在購屋補貼,租屋補貼只佔23%。老人、殘障、婦女要申請租金補貼更是困難重重。而政府說要蓋社會住宅,卻只保留10%給弱勢者。這樣的做法根本不符合社會住宅的精神!
目前內政部興建五處社會住宅,購置土地就花了三十三億元,卻只蓋了1600多戶,不合成本效益。更有立委質疑,新北市政府的社會住宅,提供給弱勢青年的租金照市價打八折,卻只有不到三成住戶能享有此福利,其餘將近五成住戶則是原價出租。新北市政府表示這是為了避免標籤化,然而這樣的分配比例恰當嗎?是否有圖利廠商之嫌?
2013年12月11日 星期三
清境不清靜?傷痛台灣的縮影
首播 12月12日(四) 晚20:00
重播 12月15日(日) 早05:00
與談人:
台灣省土木技師公會技師報社長 拱祥生
台灣生態學會秘書長 蔡智豪
台灣休閒農業發展協會秘書長 游文宏
有小瑞士之稱的南投清境農場,環境優美,國內外旅客絡繹不絕,每年吸引百萬人數前往遊玩。然而美麗的背後卻危機重重,根據內政部調查農場目前有133家民宿,竟然只有四家完全合法。而整個大清境區將近一半的面積都屬於災害高風險區。從起建開始,要申請建照、使用執照和民宿登記,每一關卡都要審查,它們如何取得合法登記?不適人居,政府為何一再發建照?政府十多年不作為,放任讓業者和消費者合力啃掉綠色山脈?
2013年12月3日 星期二
青春要設防!穿越恐懼看愛滋
首播 12月5日(四) 晚20:00
重播 12月8日(日) 早05:00
與談人:
桃園醫院愛滋照護中心個管師 孫娜俐
台灣露德協會祕書長 徐森杰
紅絲帶基金會董事 涂醒哲
愛滋病去年首次成為台灣青年十大死因之一,根據HIV感染者通報人數顯示,近年來國內愛滋病患有年輕化的趨勢,1998年到2012年間,15~24歲青年感染愛滋人數,是所有患者中增加最快的一群,到2012年底累計有4700人青少年感染。台灣年輕人染上HIV病毒的主要原因為何?是施打毒品?是不安全的性行為?如何加強年輕人自我健康管理觀念,降低感染風險?
2013年11月27日 星期三
天使不落難 ! 打造快樂童年
首播 11月28日(四) 晚20:00
重播 12月1日(日) 早05:00
與談人:
家扶基金會執行長 何素秋
兒福聯盟執行長 陳麗如
兒童權益促進協會理事長 王薇君
1989年聯合國制定<兒童權利公約>,訂定每年11月為兒童人權月,11月20日為世界兒童人權日,呼籲各國政府致力保障兒童權利。兒童權利公約第19條:「兒童有免於遭受暴力虐待的權利」。然而長期以來,兒童受虐案件不斷發生,父母攜子自殺悲劇也時有所聞,幼小的生命被大人剝奪,兒童人權何在?
2013年11月20日 星期三
異中求同! 多元成家 大攻防!
首播 11月21日(四) 晚20:00
重播 11月24日(日) 早05:00
與談人:
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理事長 許秀雯
政治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副教授 王增勇
同志運動倡議者 祁家威
主張同性婚姻合法化的《民法親屬編、繼承編部分條文修正草案》,日前於立法院完成一讀,交付委員會審查,結果再掀一波同性婚姻該不該合法的論戰。修正草案中明訂,婚約應由不分性別、性傾向、性別認同之雙方當事人自行訂定,而且同性伴侶也可以收養子女。支持者認為,同志本就應該和一般人一樣,享有選擇婚姻、組成家庭的權利;但反對者憂慮,同志婚姻一旦合法後,會衝擊既有的家庭結構和倫理價值。同志婚姻合法化,這究竟是性別平權大躍進?還是家庭價值大崩解?
2013年11月13日 星期三
美味多陷阱 食育教你聰明吃
首播 11月14日(四) 晚20:00
重播 11月17日(日) 早05:00
與談人:
新竹教育大學環境與文化資源學系副教授 張瑋琦
梧桐環境整合基金會董事長 朱慧芳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台中分會副主任 張明純
政府不斷宣戰,食安事件仍舊連環爆,混油事件還沒了,銅葉綠素又燒出食品「綠」色危機,連食品大廠南僑、統一都捲入了!食用油、麵條、海苔、貢丸……,消費者不知該如何挑選才安全。
台灣合法的食品添加物,共有17大類799項之多,為了增加口感、色澤、香味,甚至延長保存期限,舉凡米、麵、豆漿、麵包、餅乾,幾乎都有添加物;包括可樂、醬油、咖啡、烏醋裡也有焦糖色素。琳琅滿目、色香俱全的食品,究竟有那些美味陷阱?
2013年11月6日 星期三
造假是常態?食安風暴何時了?
首播 11月7日(四) 晚20:00
重播 11月10日(日) 早05:00
與談人:
消費者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張智剛
董氏基金會營養組主任 許惠玉
台灣師範大學化學系教授 吳家誠
大統爆發油安問題後,衛福部限令各廠商在十月底前完成切結以自清,保證產品原料與添加物都與標示符合,希望讓民眾有選擇依據。如今這起假油事件風波不息,反而曝露出更多造假的品項和違法的廠商,連老字號大廠福懋、跨國食品集團頂新都陸續捲入假油風暴。拿過GMP標章、簽下切結書,這樣的保證都不能信,民眾如何是好?
2013年10月29日 星期二
信心危機 ?黑心油炒遍台灣!
首播 10月31日(四) 晚20:00
重播 11月2日(日) 早05:00
與談人:
公共衛生促進協會理事長 陳美霞
消費者文教基金會董事 游開雄
台灣食品 GMP發展協會祕書長 陳健人
文化大學食品營養系主任 施明智
繼毒澱粉、假米粉、假米、假天然麵包後,現在又爆發假油事件。台灣幾乎每幾個月,就出現一次重大的食品問題,每個人都在問,還有什麼是安全的食品嗎?
這幾年消費者都被教育要買有品牌、有標章的食品,但是山水米混掺越南米,大統用銅葉綠素偽造假橄欖油,富味鄉用棉籽油混充麻油,讓消費者深深覺得被品牌和標章給欺騙了。到底是標章認證出了問題,還是追蹤稽核有漏洞?大統用低價油混充高價油、在市場上販售、已經不是一兩年的事情,難道政府完全都沒有查覺異狀嗎?檢驗確認油品的成份,真的那麼困難嗎?
2013年10月22日 星期二
派遣當道! 職場寒冬望春風
首播 10月24日(四) 晚20:00
重播 10月27日(日) 早05:00
與談人:
全國自主工聯執行長 朱維立
台灣勞動陣線工作貧窮工作室主任 洪敬舒
執業律師 林垕君
近幾年來派遣勞工越來越多,卻也引發更多爭議,一樣工作,兩種待遇,國科會調查派遣工平均薪資,只有二萬六千八百元,正職、派遣工作內容差不多,為何待遇卻差很多?
2013年10月15日 星期二
人生畢業考 從怕死到pass!
首播 10月17日(四) 晚20:00
重播 10月20日(日) 早05:00
與談人:
台灣安寧緩和護理學會理事長 蘇逸玲
台灣安寧照顧協會祕書長 杜瀛岳
台大醫院金山分院院長 黃勝堅
死不是生的對立面,而是生的一部分。
──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
在台灣社會裡,死亡是極大禁忌。日常生活中大家怕沾晦氣、忌談「死」字;醫院更不能有四樓和四號房。然而誰能逃過『死』?
根據早期癌症治療的想法,要盡可能搶救到最後一刻,才算對得起病人,身上、鼻孔、口腔、喉頭的各種醫療器材、針劑和點滴,一旁還有呼吸器二十四小時不停打著幫浦送氧氣。根據台灣醫療品質促進聯盟統計,台灣一年花在無效醫療的費用高達新台幣1700億,這到底是延長死亡,還是生命?
2013年10月9日 星期三
生命與正義!廢死之爭再起
首播 10月10日(四) 晚20:00
重播 10月13日(日) 早05:00
與談人:
廢死聯盟理事長 瞿海源
冤獄平反協會執行長 羅士翔
中華民國犯罪學學會理事長 鄧煌發
10月10日是中華民國國慶日,也是世界反死刑日。死刑存廢在國內一直存在爭議,依據法務部去年七月民調顯示,高達76.7%反對廢除死刑,亦有76.2%民眾認為死刑確定判決應依法執行,今年一月中正大學民調,也有高達九成民眾不贊成廢除死刑。民眾普遍不信任台灣司法制度,為何卻高度信任法院可以公正地做死刑判決?民意支持難以忽視,但與國際人權潮流背道而馳時,政府的司法人權政策該怎麼走?台灣如何朝向廢除死刑的終極目標前進?
2013年10月1日 星期二
健康老!不怕老! 銀髮樂齡好自在
首播 10月3日(四) 晚20:00
重播 10月6日(日) 早05:00
與談人:
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執行長 林依瑩
中華民國成人及終身教育學會理事長 黃富順
台北醫學大學萬芳醫院執行長 謝瀛華
十月一日是聯合國訂定的國際老人日,聯合國早在二十年前便以「獨立、參與、照顧、自我實現、尊嚴」作為老人綱領的要點。
台灣不是全球最「老」的國家,卻是全球「老得最快」的國家,2025年六十五歲以上人口,將超過20%,變成和現在的日本一樣是個真正的「老人國」。當社會五分之一都是老人,會是什麼模樣?台灣老化速度比預期嚴重,人口老化問題來勢洶洶,我們都準備好勇敢面對變老的事實了嗎?根據調查顯示,臺灣老人自殺率在所有年齡層中是最高的,且老人憂鬱的盛行率也接近兩成。台灣老人不快樂?
2013年9月25日 星期三
遊牧教師多薪酸? 教育崩壞窮孩子?!
首播 9月26日(四) 晚20:00
重播 9月29日(日) 早05:00
與談人:
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副理事長 吳忠泰
全國校長協會副理事長 楊美伶
全國家長聯盟理事長 吳福濱
台師大師資培育與就業輔導處長 林陳涌
根據教育部統計,過去十年,一共13萬人取得教師資格,僅僅5.7萬人進入學校當老師,還有7.3萬名儲備教師擠不進教職窄門。這些儲備教師在不同學校間「遊牧」,擔任短期代理老師或鐘點代課老師,同時也準備參加下一次的教師甄選。合格教師沒有穩定的教職,原因出在那裡?是師資培育供應量過多?是學生變少降低老師需求量?
2013年9月16日 星期一
杯水車薪?工資雖漲 掌聲難響
首播 9月19日(四) 晚20:00
重播 9月22日(日) 早05:00
與談人:
桃園縣總工會總幹事 黃英華
勞工陣線秘書長 孫友聯
台大國發所副教授 辛炳隆
明年基本工資時薪、月薪先後雙漲。明年元旦起,時薪調到115元,月薪從明年七月起,調高到19273元,政府粗估大約208萬名底層勞工和計時人員受惠,但這樣就能保障勞工基本生活嗎?眼看十月電價調漲又將會帶動另一波物價調漲,屆時勞工生活負擔也將加重,是否又會抵消明年初的工資調漲?基本薪資調漲好幾次,為何受薪階級還是感受不到?
2013年9月10日 星期二
監督國會 還我民主!台灣向前行
首播 9月12日(四) 晚20:00
重播 9月15日(日) 早05:00
與談人: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執行長 張宏林
民間公民與法治教育基金會執行長 李岳霖
人民火大行動聯盟發言人 賴香伶
文化大學政治系教授 楊泰順
上個月初立法院朝野對決核四公投案,立委在議場內爆發肉搏戰,混亂的場面還家醜外揚登上「紐約郵報」與紐約「每日新聞」版面。立法院作為中華民國最高民意機關,打架、衝突、議事癱瘓、法案卡關的情形卻一再上演,選民只能無奈被迫接受?
2013年9月4日 星期三
民生詐欺!為飲食安全討公道
首播 9月5日(四) 晚20:00
重播 9月8日(日) 早05:00
與談人:
消基會董事長 張智剛
中華企業倫理教育協進會理事 董維
台灣師範大學化學系教授 吳家誠
標榜「天然、無添加、無香料、健康」的知名麵包パン達人,遭人踢爆為「香精麵包」;無獨有偶,目前市佔率第三大的山水米,也涉嫌以越南米冒充台灣米欺瞞消費者。從塑化劑以來,台灣一連串食品安全事件有何異同?每當東窗事發之後,業者把產品暫時下架,讓消費者退費、換貨,就只是公開道歉了事?消費者花高價買健康有品牌的食品,竟然被商人當成憨大呆,怎能不生氣?
2013年8月27日 星期二
奢侈稅兩年 房價穩坐泰山?
首播 8月29日(四) 晚20:00
重播 9月1日(日) 早05:00
與談人:
臺北商業技術學院財政稅務系教授 黃耀輝
地政士公會全聯會榮譽理事長 林旺根
不動產仲介經紀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 李同榮
購屋痛苦指數飆高,市井小民望屋興嘆!內政部營建署日前公布第1季住宅需求動向,整體較去年第4季呈現「價漲量縮」,購屋負擔也幾乎全面上揚,北市家庭得不吃不喝13.5年才能買到房子;台中與高雄也創歷年新高,分別達8.6與8.3年。政府祭出一籮筐打房政策,為何不見效?
2013年8月20日 星期二
兩岸服貿定! 醫療社福雙衝擊?
首播 8月22日(四) 晚20:00
重播 8月25日(日) 早05:00
與談人:
殘障聯盟秘書長 王榮璋
老人福利聯盟秘書長 吳玉琴
民間監督健保聯盟召集人 黃淑英
兩岸簽署服務貿易協議,引發民間反彈聲浪。「黑箱作業」、「不對等條件」….種種爭議不止,學界、藝文界更發動連署,要求政府重啟談判。從簽署過程到協議內容,雙方總共經過前後兩年十五輪的商談,但民間為何依舊憂心忡忡?如果說「鮮花與刺」必得並存,何者是花?何者是刺? 誰聞香味?誰被刺傷?
2013年8月14日 星期三
外勞救台灣? 提振經濟大力丸?
首播 8月15日(四) 晚20:00
重播 8月18日(日) 早05:00
與談人:
台灣國際勞工協會理事長 吳靜如
全國自主工聯執行長 朱維立
全國自主工聯執行長 朱維立
政府當初開放外勞是希望補充勞力缺口,讓企業根留台灣,才能持續提供本國勞工的就業機會,但是十多年來國內景氣不振,失業率高居不下。四個百分點的失業率,不僅代表40萬以上的失業人口,更可能波及150萬陷於生活困境的本國人民。因此要求檢討外勞引進政策的聲音也跟著出現。
2013年8月6日 星期二
亡羊補牢! 狂犬病防疫大作戰
首播 8月8日(四) 晚20:00
重播 8月11日(日) 早05:00
與談人:
中興大學獸醫學院副教授 林荀龍
寵物友善協會執行長 蔡志強
東海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 林良恭
狂犬病再度出現!到八月六日止,45個動物狂犬病確診病例中,有44例是鼬獾,1例是錢鼠,出現範圍擴及8縣市、30鄉鎮。鼬獾是保毒動物?錢鼠是受害者?貓狗早晚會被波及? 而錢鼠感染狂犬病毒創全球首例,又透露什麼訊息?
2013年7月31日 星期三
迷網!青春年少的迷惘?
首播 8月1日(四) 晚20:00
重播 8月4日(日) 早05:00
與談人:
亞洲大學副校長暨人文社會學院院長 柯慧貞
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教授 王智弘
中華白絲帶關懷協會執行長 黃葳威
行政院研考會推估台灣有1,510萬上網人口,家戶連網率高達83.7%,網購、臉書、部落格、線上遊戲…已成為現代不可或缺的管道與生活工具,「網路成癮症」也悄悄蔓延。
「網路成癮」是什麼?有界定的標準嗎?有高風險的年齡層嗎?根據亞洲大學網路成癮防治中心最新調查指出,國中生大約有 17.3%線上遊戲成癮,比起前一年16.3%,增加1%!根據彰化師大和台灣網路成癮輔導網的系列調查推估,台灣兒童與青少年的網路成癮盛行率,小學一年級3.0% 小學二年級16.2% ,小學三到六年級 18.8% ,國、高中20.2%,大學 20.3%。這是否表示國小一、二年級是預防成敗的關鍵期?
2013年7月24日 星期三
衛福掛牌!健康幸福台灣啟航?
首播 7月25日(四) 晚20:00
重播 7月28日(日) 早05:00
與談人:
台灣社會福利總盟理事長 吳玉琴
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董事長 劉梅君
殘障聯盟祕書長 王榮璋
行政院衛生署歷經10次改組,23日走入歷史,正式更名改組成為「衛生福利部」,同時整合內政部社會司、兒童局、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委員會、國民年金監理會,以及教育部國立中國醫藥研究所等單位,讓醫療、社政單位二合為一。
衛生福利部編制多達1萬2千多人,預算也從一年756億元,增加到1116億元,成為全國第四大部。新整合的單位該如何分工?如何避免權責不清?針對不同專業衝突該如何整合?衛生與福利如何平衡發展?對民眾的醫療照顧和福利服務會更有效能?
2013年7月16日 星期二
救災是作戰! 防災重擔誰該扛?
首播 7月18日(四) 晚20:00
重播 7月21日(日) 早05:00
氣候變遷劇烈,天災人禍常相伴。根據世界銀行與哥倫比亞大學「天然災害熱點:全球風險分析」報告指出:台灣可能是地球上天然災害最為脆弱之地區,約有73%土地與人民暴露在三種或更多天災危險因子之下!面對不可預測的天然災害,台灣政府與人民,該如何重新思考與建構一套有效的反應機制?
2013年7月9日 星期二
不老夢想!台灣老化進行曲
首播 7月11日(四) 晚20:00
重播 7月14日(日) 早05:00
與談人:
老人福利推動聯盟秘書長 吳玉琴
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執行長 林依瑩
中山大學社會系教授 楊靜利
七月十一日世界人口日,「老化」是世界人口大趨勢。老化海嘯襲捲全球,台灣早已拉警報,老年人口將在民國107年超過14%,正式邁入高齡社會,更可能在2060年時追上日本、韓國,成為全球老人比例最高的國家,1個青壯人要扶養1名老人!台灣的老化速度堪稱全球之冠,台灣人將如何應對?牽老伴?抱存款?倚子女?政府、企業、民間團體可以做什麼,才能讓老有所終?
2013年7月2日 星期二
學習革命?十二年國教築夢?!
首播 7月4日(四) 晚20:00
重播 7月7日(日) 早05:00
與談人:
全家盟十二年國教民間辦公室執行長 謝國清
國教行動聯盟 執行祕書 吳順德
新北市三和國中校長 張錫勳
十二年國教明年九月就要上路,教育部希望十二年國教鬆綁升學制度後,能引起學生學習動機,適才適性、多元發展,為台灣教育改革再進一哩路。但是多數老師卻不這麼樂觀。台師大教育系助理教授林宜真珍對國、高中職老師調查顯示,超過七成老師認為十二年國教會使學生和國家競爭力都下降;近五成老師認為學生將更不喜歡學習。為何期待了20年的十二年國教真的要實現了,反而老師慌、家長憂、學生怕?
2013年6月25日 星期二
毒high人生? 挽回變色青春
首播 6月27日(四) 晚20:00
重播 6月30日(日) 早05:00
與談人:
紙風車劇團團長 任建誠
晨曦會基隆輔導所主任 陳恆偉
北市聯合醫院松德社區精神科主任 潘俊宏
毒品入侵校園!國中生在校園集體吸食K他命,甚至組成販毒集團的新聞時有所聞。去年各類毒品總共查獲2622.4公斤,第三類毒品就佔了85.2%,其中k他命佔了80.1%,反映出怎樣的警訊?三級毒品為何在年輕族群蔓延?如何戳破「拉K不違法、不會上癮」迷思?K他命究竟有何危害?
2013年6月19日 星期三
拚專案?拚治安? 警察辛酸誰人知!
首播 6月20日(四) 晚20:00
重播 6月23日(日) 早05:00
與談人:
中央警大外事警察系教授 葉毓蘭
前台北縣刑事組組長 林國春
警聲會副會長 章萊蒂
基層員警眷屬 江青萍
各地基層警察經常工作超時,過勞意外時有所聞,2011年10月曾經當選模範警察的雲林縣警察局北港分局水林分駐所員警劉耀仁,在執行值班勤務時因為過度勞累昏倒,到現在還昏迷不醒。他太太江青萍表示,除了自己的勤務、總務勤務外,他還必須支援不勝枚舉的各種刑事專案。劉耀仁在昏倒前四天幾乎是毫無休息,身體承受不了才導致腦幹出血。這就是基層員警的悲哀!
2013年6月11日 星期二
食在好概念!力抗餐桌危機
首播6月13日(四) 晚20:00
重播6月16日(日) 早05:00
與談人:
主婦聯盟消費合作社理事主席 黃淑德
花蓮富里農會農事指導專員 曾宇民
臺灣師範大學化學系教授 吳家誠
食安危機連環爆!自肉圓、粉圓、粉粿、肉羹、黑輪等傳統小吃被驗出毒澱粉之後,就連標榜販售環保有機商品的主婦聯盟消費合作社,也被檢出有機豆花含有順丁烯二酸;接著,花蓮富里農會出產的有機糙米,也被消基會驗出含有農藥。國人不禁要問:為何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爆出食品安全的問題?
2013年6月4日 星期二
亡羊補牢!杜絕酒駕悲歌
首播6月6日(四) 晚20:00
重播6月8日(日) 早05:00
與談人:
中華民國車禍關懷協會理事長長 沈志成
高雄總工會理事長 張志銘
中央警察大學交通系教授 蔡中志
醫勞盟執行祕書 呂雅雯
台大女醫師曾御慈深夜下班,返回新北市住所途中,被酒駕詹姓男子撞成重傷,搶救五天還是腦死,家屬決定捐出她多處器官,遺愛人間;台中東勢區中嵙里羅德昌里長清理完轄內水溝,正準備返家時,被酒駕的李男轎車撞上,送醫不治。酒駕奪命事故層出不窮,受害的多是早出晚歸的醫師、護理師、工讀生、學生、義消、清潔人員…….,每發生一次,輿論就撻伐一陣。人人都知道「喝酒不開車、開車不喝酒」,但為何還一再發生酒駕肇事悲劇?
2013年5月28日 星期二
改革要公平 老師上街爭尊嚴
首播5月30日(四) 晚20:00
重播6月 2日(日) 早05:00
與談人:
全國教師工會總工會副祕書長 羅德水
私立復興中小學老師 張秋香
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理事長 吳福濱
五月二十五日全國三萬多教師走上凱道,高舉「救改革」、「打爛案」的旗幟,在32度的高溫下,教師們展現對抗假改革的堅強意志,厲聲批判暴衝傲慢的改革。
全國教師工會總工會批評官版的年金改革是閉門造車,只顧忙著處理政務、常務人員年資併計,優先處理學者當官的教授們,如何補繳費、買年資、合併退休,領高額退休金自肥,但新世代老師得到的卻是所得替代率下降,沒有18趴,未來還可能面臨領不到退休金的窘境,其中私校老師更慘,退休年金已立法卻拖延未行,成了「年金孤兒」!私校教職員、年輕老師,都成了年金改革的犧牲者?同樣都是教師,為何待遇卻如此大不同?
2013年5月23日 星期四
新住民家庭 多元多滋味!
首播5月23日(四) 晚20:00
重播5月26日(日) 早05:00
與談人:
台北市賽珍珠基金會執行長 蕭秀玲
南洋台灣姊妹會副理事長 洪滿枝
台灣國際家庭互助協會社工專員 林詩涵
外籍配偶懷抱著夢想千里迢迢遠嫁台灣,以為從此可以幸福過一生,然而現實真的是如此嗎?遠離原生家庭,來到一個人生地不熟的環境,與台灣配偶語言、生活習慣、風俗文化都不同,為了適應環境,她們承受哪些有形和無形壓力?
2013年5月20日 星期一
公視新聞與您面對面
公共電視台新聞部將在台北、高雄、花蓮舉辦三場與觀眾面對面的交流座談會,所有新聞部的節目,包括製作人、主播及製作團隊,都會分場次與觀眾面對面,進行意見交流,您的寶貴意見都將是我們製播的重要參考。
NGO觀點台北場是六月一日下午兩點三十分到三點三十分,在基泰國際研訓中心(台北市衡陽路51號10樓)現場提供簡單茶水及點心,為響應環保,請參加者自備環保餐具。
已開始接受報名,座談會一律採用網路報名,完成報名的民眾,享有優先入場資格,每場座談會前30分鐘開放報到;座談會開始前10分鐘,未至現場報到者,將視同放棄,座位將保留給現場候補民眾。若需客服協助報名,請於上班時間來電02-2633-2000轉9(上班時間:週一至週五上午9時至晚間9時,週六上午9時至下午5時) http://www.pts.org.tw/newsforum/
2013年5月14日 星期二
天使過勞死!護理崩壞如何止?
首播5月16日(四) 晚20:00
重播5月19日(日) 早05:00
與談人:
台灣護理產業工會理事長 盧孳豔
護理師護士公會全聯會副理事長 賈佩芳
醫勞盟祕書長 方瑞雯
國際護理師節前夕,近百位基層護理人員聚集在衛生署前,堆上滿滿的護士鞋,抗議政府放任醫院使用「畸形班表」、「跨科調動」、「彈性人力」、「責任制」種種方式,製造出護理人員回流和良好護病比的假象。實際上卻讓護理人員更加過勞,穿上護士鞋走的每步路,都是心酸血淚。
從去年開始,護理人員數度走上街頭,工作過勞的問題這才浮上檯面。為了改善護理人員的勞動環境,衛生署在去年通過「十大護理改革方案」。一年過去了,問題改善了多少?基層護理人員感受到了嗎?
根據統計,去年全台各醫療院所總共短缺5800護理師,離職率高達18%,平均每5名就有1人離職!「工作量大、未來沒前景」是護理人員離職首要原因,他們的負荷究竟有多重?更辛酸的是,這些堅守岡位的基層護士,在超時工作以填補人力缺口的情況下,平均薪資只有4萬1878元,是亞洲四小龍之末!
為了符合評鑑標準,醫院只好關閉病房;為了周轉人力,甚至祭出假打卡、續上班的手段!白色巨塔裡還有那些不合理的狀況,讓白衣天使不是倒下就是跑掉?
健保局近年加碼149億元改善醫護人員待遇,這筆龐大經費卻讓不少基層護理人員覺得「看得到、吃不到」,為什麼?衛生署明訂大、小夜班護病比,未來醫學中心白班護病比1:7、小夜班1:12、大夜班1:17,那一天才能實現?明文規定和實際運作有多少落差?
台灣領到護理師、護士證照的人數總共23萬,真正執業的人數只有13萬,執業率僅僅57%。到底該怎樣讓人盡其才,讓白衣天使可以有尊嚴的工作?周四晚間八點NGO觀點,天使過勞死!護理崩壞如何止?!
2013年5月7日 星期二
小愛化大愛! 改變台灣的力量
首播5月9日(四) 晚20:00
重播5月12日(日) 早05:00
與談人:
汽機車強制險催生者 柯媽媽
罕見疾病基金會創會理事長 陳莉茵
登山安全守護者 博崴媽媽
人間最悲傷的事莫過於白髮人送黑髮人。作為母親,經歷孩子的生與死,生命的方向也就此改變!
民國七十八年,柯媽媽柯蔡玉瓊的大兒子柯重宇在東海大學企管研究所唸書,就在學校附近被一輛疾駛的聯結車從後追撞,青春的生命就此消逝。面對肇事者惡言凌辱,柯媽媽決定擦乾眼淚化悲憤為力量,相信自己多出一點力,可以讓別人少受一點苦。即使被「利委」冷嘲熱諷是「螞蟻撼大樹、大象牽過河」,她還是堅持理念,為大眾生命安全爭取最基本的保障。歷經八年奮戰,「強制汽車責任保險法」終於民國八十五年十二月三讀通過,這是第一個由人民推動立法成功的民生法案!
罕見疾病基金會創會理事長陳莉茵,為了救治罹患高血氨症的兒子吳秉憲舉債就醫、四處奔走。更在爭取醫藥的過程中,看見許多罕病孩子無藥可吃,甚至病無可醫,她深深體會到「要幫助別人的孩子,方能真正幫助到自己的孩子」,因此聯合其他罕病家長成立「罕見基金會」,從民國八十五年成立到現在,協助成立五十多個罕見病友團體,服務對象含括191種罕見疾病,更在民國八十九年促成兼具防治觀念的「罕見疾病防治及藥物法」三讀通過,成為全世界照顧罕見疾病的重要標竿。她說「付出是最好的心靈良藥」,在兒子過逝後,依舊持續不懈為罕病家庭奉獻心力。
兩年前,山難奪走22歲張博崴的生命。媽媽杜麗芳把喪子之痛轉化成知識和行動力量,積極推動「面山教育」,希望減少同樣的悲劇,現在山友們把綁在山路上的消防署求救電話,換成「博崴媽媽的手機號碼」,更有人封博崴媽媽為「民間救難大隊長」。在博崴媽媽的積極呼告下,去年底立法院修定老舊的「緊急醫療救護法」,在今年初公告施行。
三位媽媽同樣歷經喪子之痛,卻化悲痛為力量,化小愛為大愛,幫助更多的人。周四晚間八點NGO觀點,看母愛如何改變台灣!
2013年4月30日 星期二
勞團上街頭 年金改革怎麼走?
首播5月2日(四) 晚20:00
重播5月5日(日) 早05:00
與談人:
全國金融業工會聯合總會秘書長 韓仕賢
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副理事長 吳忠泰
台大經濟系教授 林向愷
台灣的年金制度紛紛敲起警鐘,軍人退撫基金早在2011年出現入不敷出窘境,緊接著,勞工、教師、公務人員退撫基金,也將逐一出現缺口。然而這場牽動全台灣的跨世代年金改革,究竟該如何走,才能確保年金制度不會倒、公平正義不會少?
上週四行政院提出勞保年金改革方案,每個勞工都在問:我到底要多繳多少保費?幾歲才能退?退休時領的錢究竟夠不夠我生活?政府打算把計算月退金的基準,從最後五年平均薪資加長為十二年,這樣一來可以「稀釋」月退金;此外更以三萬月薪做分界,讓高薪勞工領得少些,基層勞工領得多些。從這個方向看來,政府勞保年金改革首要目的似乎是平衡財務收支,而非保障勞工足以養老的生活權利!
為此,八大工會團體在勞動節走上街頭,抗議勞保年金改革失當。也有勞工團體建議,軍、公、教的退撫制度讓他們感受強烈的相對剝奪感,不如先做好軍公教年金改革,再來處理勞工年金。
馬總統曾想要透過全面性的年金改革,拉近行業之間的差距,但是目前端出來的方案,不僅讓勞工與軍公教繼績比較,甚至在軍、公、教三種職業之間,或是中小學教師與大學教授之間,也有差別待遇。例如退休年齡,中小學教師採用八五制,高中、大學教授採用九○;退休金基數,也因為教師「授業學生的不同」,而有些不同。「經費不足、行業不平、世代不均」問題似乎並未解決,反而製造了更多問題。
如果能大膽採用「隨收隨付制度」,能不能化解財務壓力?如果採取相同價值、使用相同公式,能不能讓行業公平?如果更細膩區分不同年齡的投保領取方式,能不能舒緩世代不均?
如何讓老年有保障、青年有希望,周四晚間八點NGO觀點,要一個公平正義的年金改革!
2013年4月24日 星期三
憶不容遲!打造失智安全網
首播 4月25日(四) 晚20:00
重播 4月28日(日) 早05:00
與談人:
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 湯麗玉
恩主公醫院神經內科主任 孫瑜
雙連安養中心執行長 蔡芳文
失智症家屬 楊雅婷
世界衛生組織報告指出,全球有超過3500萬失智患者,每年以770萬人速度成長,每4秒就有1人罹病!再看台灣,最近衛生署有一項大規模調查,結果發現「輕度以上失智症」患者13萬人,「極輕度失智症」患者8.4萬人,「輕微認知障礙」41.9萬人,台灣大約63.2萬老人有認知障礙問題。從這個數字上看到什麼隱憂?對於預防失智,又透露出什麼重要訊息?
更值得注意的是,台灣每年有一萬人罹患失智症,成長速度超過全球平均數。現在每65歲以上老人,每20人就有1人罹患失智症;依經建會之人口推估,2060年的台灣將成為全球老人比例最高的國家,到那時失智者人數推估會高達72萬人!
專家看到數字會憂心忡忡,一般人必得家中有人罹患失智症,才能深切體會照護之苦。照顧失智症患者,家屬全天候都處在壓力之下,政府和社會可提供足夠支援服務嗎?一旦確診是「極輕度失智症」如何把握治療良機,延緩病症?除了藥物治療,還可以用那些輔助治療方式喚回些許患者消失的記憶?園藝治療、音樂治療、藝術治療….可以發揮多少功效?
調查顯示,失智高風險群包括不出門的宅爺、宅奶、不運動的老年人、中風患者。該如何在青壯年時期就經由生活、飲食控制來降低失智風險?面對失智與老化,台灣已到『憶』不容『遲』的時刻了,周四晚間八點NGO觀點,要從預防、治療、患者、家庭、社區與機構等多重角度,來討論如何打造失治安全網!
2013年4月16日 星期二
星星知我心 愛.關懷自閉症
首播 4月18日(四) 晚20:00
重播 4月21日(日) 早05:00
與談人:
自閉症基金會董事長 黃千芳
高雄師範大學特殊教育所副教授 劉萌容
北市中山國小資源班特教老師 顏瑞隆
<來自星星的王子>作者 陳炎輝
四月二號是第六屆『世界關懷自閉症日』,全球包括台北101、東京塔、里約熱內盧的耶穌像、雪梨歌劇院等數千個知名地標,都在晚間打上藍色的燈光,呼籲各界關懷自閉症患者,以及他們的家人。
根據內政部統計,2012年自閉症人數達1萬2339人,若與十年前人數相比較,患者人數成長2.7倍,是各類型身心障礙者當中,人數增加幅度較大的。為何自閉症患者大幅增加?是大家對自閉症的意識提高,以致確診人數增加?還是有些環境因素,致使患者增加?
自閉症患是發展障礙,每個患者呈現的症狀都不同,但總體來說,他們在日常生活中有三大障礙:人際關係障礙、語言表達障礙、行為障礙。在一般人眼中,自閉症患者情緒行為難以捉摸,也無從理解他們內心的世界,彷彿來自一個不知名的星球,很難融入地球人社會。
一般人該怎麼理解星兒?如何和他們相處?<來自星星的王子>作者陳炎輝,育有一名「廣泛性發展障礙」兒子暘暘。他不僅有語言發展及情緒障礙,無法與人互動,且有衝動行為。但暘暘的世界並未因此而封閉,在父母的陪伴與引導下,暘暘騎學會自行車、打電腦,甚至全家還曾組成圓夢車隊騎車環島!誰說他們的生活一定要『自閉』呢?藉由輔導,許多自閉患者也可以走入社會自力更生,台北市松德社區家園就幫助自閉患者獨立,由輔導員訓練他們學習洗衣、購物、煮飯等各種獨立生活技巧,白天還可出門工作。
心智障礙者的療育是終生的自閉症的受教權、居住權、經濟權,都是以「基本人權」為出發。在融合教育政策下,從國小到大專,都有特教資源作為支持系統。但是在18歲以後離開教育系統,重度自閉的星兒們,還是無法融入社會生活。當有一天照顧的家長和星兒都雙老之後該怎麼辦?成年自閉症者的照護及安養需求是什麼?
每個自閉症孩子,背後都有一個極為艱辛的成長故事,如何在自閉症患者的崎嶇人生路中,給他一盞燈、扶他一把?周四晚間八點, NGO觀點和您一起用愛關懷自閉症患者!
2013年4月9日 星期二
從日本看台灣 找回夢想榻榻米!
首播 4月11日(四) 晚20:00
重播 4月14日(日) 早05:00
與談人:
社會住宅推動聯盟副召集人 彭揚凱
台灣大學城鄉所所長 黃麗玲
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執行長特助 潘若琳
本週的NGO觀點,繼續討論日本社會住宅制度,藉由日本經驗,對台灣的社會住宅政策,提出可供採行的建議。
早在1871年,日本就廢除封建階級制度。然而原本被視為賤民的部落民,生活上仍舊遭受歧視。居住地區建設不足,經濟處於劣勢,一直到1980年代,他們才開始組織起來,爭取不公平的待遇。日本政府也以相應的政策,落實居住正義。
大阪的淺香社區曾經是部落民居住區,到處是簡陋木造房或違建。居民多半以資源回收或臨時工維生,由於傍河而居,經常淹水成災。後來因為符合日本「住宅改良法」規定,改建成公共出租住宅,居住情況大獲改善。
現在日本公共出租住宅的比例大約是6.1%,法令規定可根據住戶收入、社區位置 、住屋面積及建造年限,收取不同的租金,避免造成入住者的過度負擔。
日本同時還制定「公營住宅法」,以保障弱勢居住權。明文規定只能出租給收入最低的25%,但是對老人、單親、身心障礙家庭照顧還是不夠完善,於是民間的NPO、NGO發揮功能,用行動來補強政策的不足。
像NPO大東網絡事業團,就在社區內經營收費低廉的住宿所,給無住屋者一個最起碼的棲身之所。他們還持續透過送餐服務進行訪視,幫助他們自立自強,慢慢脫離帳棚生活。
另外,像北芝社區也設有公共出租住宅,住戶中的老人比例超過三成,其中需要社福支援的人數超過一半。12年前,社區居民成立生活創造網絡,積極進行社區營造,建立機制讓居民各取所需。
難得的是,高達六成的居民參與了社造,從多方面提昇住民的生活品質,像是提供老人就醫、出遊等的車輛接送服務,或是設置樂馱屋、實驗餐廳,讓孩子、年輕人盡情分享自己的喜樂及夢想。
日本NGO、NPO團體投入社造,將劣勢轉為優勢,共同創造資源,為社區注入生命力,並且發展出屬於自己的幸福家園。台灣社會住宅政策剛起步,日本的寶貝經驗正可做為借鏡,如何滿足弱勢者對家的夢想?NGO觀點帶給你一個新方向!
2013年4月3日 星期三
從日本看台灣 失根浮萍尋夢去!
首播 4月4日(四) 晚20:00
重播 4月7日(日) 早05:00
與談人:
芒草心慈善協會理事長 張獻忠
台灣大學社工系主任 鄭麗珍
社會住宅推動聯盟召集人 陳美鈴
1990年代中期以後,網路泡沫化、金融風暴接踵而至,把「日本第一」打入「失落世代」。
日本就業結構轉變,終身僱用率從80%下降到現在的65%,非正式僱用勞動人口則竄升到35%,日本年輕人中甚至有一半處於不穩定就業狀態。甚至連露宿街頭年輕面孔都變多了。
位在日本大阪西成區的三角公園,是遊民聚集地,NGO觀點採訪小組在採訪過程中,更有遊民前來抗議拍攝,他們表達找不到工作、快活不下去,甚至不敢讓家人知道的憤怒與無奈。
大阪人把日本西成區當成城市毒瘤:集老舊、髒亂、暴力,和色情於一體的貧民窟。這裡是都市更新緩慢的舊市區。早期工業發達,居民以勞動階級為主,日本經濟衰退後,勞動者失去展現能力的場域,只能擔任日雇粗工等一類的非典型工作。失去了工作、居所不定,也讓遊民問題日趨嚴重。
長期以來,勞動條件差、薪資低、就業不穩定,埋下社會不公義的因子,也引發多次暴動,日本政府注意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提出「遊民自立支援法」和「生活保護法」做為因應。
除了政府的力量,日本的NPO也積極幫助這群無家可歸的人,除了先滿足他們吃住等最基本生活條件,還一步幫他們找到工作,重建信心、重返社會。
像成立16年的NICE株式會社,擺脫傳統社福運作模式,在社區從事藥局、溫泉、住宅改建等事業。再把部分賺來的錢,貼補到非營利事業部門,提供需要幫助者就業和生活支援,還給他們敢做夢的勇氣。
根據日本學者估計,大約有4萬日本人居無定所。從日本看台灣,我們發現根據內政部2012年的統計,台閩地區遊民人數只有3240人!不過,國內學者則估計,真實的數字誤差恐怕在十倍以上!失根浮萍所突顯的問題,不容忽視。
台灣NGO的遊民服務,有緊急提供物資或收容安置;有過渡性質就業輔導和固定居住服務。服務成果見人見智,但是從官方公布的二月分最新失業率,20~24歲台灣青年失業率高達13.6%,是整體失業率4.24%的三倍,高失業率也造成年輕遊民增加。
經濟持續低迷不振,全球皆然,青壯人力想工作,也不見得能有機會。收入不穩,薪資微薄,從日本到台灣,NGO觀點與您一起關心困境、看見希望,讓失根浮萍有尋夢的動力!
2013年3月27日 星期三
崩落世代 青年如何逐夢?
首播 3月28日(四) 晚20:00
重播 3月31日(日) 早05:00
與談人:
台灣大學國發所副教授 辛炳隆
文化大學勞工系副教授 李健鴻
台灣勞工陣線工作貧窮研究室主任 洪敬舒
主計總處公布二月分最新失業率,15~24歲青年失業率12.99%,居各年齡層之冠!20~24歲青年失業率13.6%,是整體失業率4.24%的三倍!
再仔細分析內容會發現,15~24歲青年中,失業半年到一年的有2萬2千人;失業一年以上的「長期失業者」有1萬1千人。大學以上程度失業者當中,失業半年到一年的人數有4萬6千人,長期失業的更高達2萬7千人。數字會說話,高學歷青年失業現象並沒有舒緩。
2009年金融海嘯時期,政府為了拯救青年失業,率然推出22K計劃,結果反而成為進壓低年輕人薪水的殺手。主計總處調查,未滿30歲年輕人平均所得倒退15年,六成以上的人月薪不到三萬,不是失業就是低薪,台灣青年已然成為青貧一族。
台灣年輕人果真已經被打入崩世代,無法翻身? 聯合國勞工組織 (International Labor Organization) 發布最新「全球就業趨勢報告」提出預警:2013年失業人口持續攀升,將衝破2億;目前已開發國家有35%失業青年待業超過半年。青年一旦失業超過半年,恐怕會喪失尋找工作的動力!對此我們政府如何因應?其他各國政府又有什應對策略,可以供我們借鏡?
初出校門的青年,找工作所遭受的最大困難是工作經驗不夠其次則是技能不足、再其次才是缺少工作機會。結果年輕人只好在非典型就業市場裡求生路,非典型工作不穩定,也不具累積專業經驗的說服力,並不利於青年下一個工作機會。
遠見雜誌「企業最愛哪些大學生」調查發現,公立技職、特色教學、產學合作、傳統名校的學生就業率較高,但所謂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不想畢業即失業,要如何順利取得第一張職場列車的門票?年輕人在薪水結構失衡的現實環境之下,如何才能有出頭天?又該如何找回做夢的勇氣呢?NGO觀點,在青年節前夕與您一起來關心青年的困境與希望。
2013年3月20日 星期三
晚安?祝好運! 台灣夜未眠
首播 3月21日(四) 晚20:00
重播 3月24日(日) 早05:00
與談人:
臺大醫院睡眠中心主任 李佩玲
臺北醫學大學睡眠中心主任 李信謙
雙和醫院臨床心理師 蔡涵茵
1隻羊、2隻羊、3隻羊…..,羊都數光了,還是睡不著!根據台灣睡眠醫學學會最近公布的國人睡眠調查,台灣每五個人當中就有一個人有失眠之苦。在這步調緊湊的社會,許多人都有不同程度的睡眠問題,「失眠」似乎成了一種現代流行病。為什麼翻來覆去就是難以入睡?經濟壓力?心理壓力?還是身體出了問題?
睡不著怎麼辦?有的人試過各種口耳相傳的「自療法」,甚至靠酒精來催眠入睡。這分調查也顯示,民眾並沒有正視睡眠問題帶來的影響或者以為對生活影響不大。事實上,「睡眠障礙」有各種原因,包括失眠症、睡眠呼吸暫停症候群、睡眠不自主運動等等,如果不對症治療,很可能會衍生出更嚴重的疾病。
台灣的睡眠醫學已經有相當的進展,各大教學醫院也都設置睡眠中心,結合胸腔、耳鼻喉、牙科、精神、神經、心理等各專科醫師來協助病患。
但最重要的是,每個人都應該要養成睡前好習慣,照顧自己的睡眠健康,同時也要自我檢視,是否需要尋求專業協助。周四晚間八點, NGO觀點要教你如何跟失眠說Bye Bye!
2013年3月13日 星期三
人民保母難為 警察的故事
首播 3月14日(四) 晚20:00
重播 3月17日(日) 早05:00
與談人:
中央警大外事警察系教授 葉毓蘭
警改會發言人 馬在勤
基層員警
中華民國警察警聲會長 楊太太
當媒體報導全台灣反核公民運動成功的同時,無數參與其中的人也卸下心頭重擔,他們是維護公民言論權、維護大眾交通路權的警察!
三月十四日國際警察日,台灣警察「心」苦笑不出來!根據台北醫學大學公衛所副教授呂淑妤在2006年進行調查「警察人員壓力調查」,其中96.2%坦承感受到壓力,所有壓力中以工作所佔的比例最大,為85.5%,其餘來自經濟、家庭等。將近一成的警察人員需要接受心理或專業醫療協助。警察的起薪高人人稱羨,要付出的辛酸血淚卻沒人知。
人民遇到困難時就說警察是人民保姆,不論是遺失東西、發生車禍、鄰居狗叫太吵、巷口有人亂停車,都要人民保母立刻處理。但為何民眾對全年無休、24小時待命的員警頗多怨言?說他們執勤態度不好,與流氓何異?
民意代表常挾著審查警政預算的權力,或是以「為民服務」為由,向警方施壓,甚至以無限上綱的「言論免責權」,率眾抗議違法,踐踏公權力,誰又替警說話?
警察勤務五花八門,肅槍、肅毒、掃黑、防飆、兒保、社福都在警察工作範圍,而上級長官為了用數字做績效,不論肅槍、掃黑、防飆等都以專案執行,每名警察平均有2到5個專案,員警排班常常超時不合理,警察過勞傳聞時有所聞,就有員警就希望自己寧可被歹徒打死,家人還有撫卹金,也不要過勞死,還不見得能被認定!
警察是保姆、是正義的化身,但警界也不時傳出風紀案,讓警察形象打折,這些個案還是結構問題?警察的能力、角色、權利,全面審視,用制度來監督,也用制度來保障。
三月十四日國際警察節,NGO觀點要告訴你不知道的警察故事!
2013年3月6日 星期三
勿忘婦女節 為性別平權加把勁!
首播 3月 7日(四) 晚20:00
重播 3月10日(日) 早05:00
與談人:
婦女新知基金會秘書長 林實芳
政治大學勞研所教授 劉梅君
鼎漢國際工程顧問副總經理 鍾慧諭
廣播節目主持人 邱文仁
娘子軍撐起半邊天,去年女性勞動參與率為50.19%,首度打破50%,顯示女性就業意識和自主能力大幅提高,但是男女年薪卻大不相同!勞委會公布今年3月2日是「同酬日」,這表示去年女性的平均時薪比男性少了16.6%,等於女性要比男性多上班61天才能追平男性的平均年薪。同工為何不同酬?生活上,大家都強調性別平等,為何職場上男女卻依舊不平等?
雖然女性勞動參與率提高,但女姓就業的職業類別多是事務工作人員及服務工作人員,民意代表以及企業主管職類只占少數。職場上的性別歧視有多嚴重?求職、敘薪、請假(生理和育嬰)、升遷…,男女有何差別待遇?催生十一年的「兩性工作平等法」終於在2002年3月8日公布施行,並且在2008年修訂為「工作性別平等法」,立法之後性別歧視真的改善很多?女性在職場上最常受到的委屈是什麼?為何『有肚子丟位子』?因為懷孕而被迫離職的事情仍時有所聞?雇主規避法律刁難女性的方式何其多?女性在不同行業、不同年齡,會面臨不一樣的歧視嗎?
根據行政院主計處99年「婦女婚育與就業調查報告」,已婚女性結婚離職率為31.2%,復職率為44.7%,復職間隔平均約為6年11個月。對女性而言,「料理家務」是影響投入勞動市場與否的關鍵因素,對於不婚女性也是如此嗎?
雖然婦女逐漸走出家庭、走入社會,但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觀念卻普遍存在,職業婦女並走入就業市場,卻仍舊承擔家庭主要照顧者的責任,蠟燭兩頭燒衍生出哪些問題?
性別平等不是口號,除了女人要走出框架,政策更要具體保障婦女的權利。周四晚間八點NGO觀點,勿忘婦女節,一起為性別平權加把勁!
2013年2月27日 星期三
二二八 歷史負債與民主資產
首播 2月28日(四) 晚20:00
重播 3月 3日(日) 早05:00
與談人:
潘木枝先生遺族 潘英仁博士
王添灯先生遺族 王贊紘博士
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教授 李筱峰
台灣民間真相與和解促進會執行長 葉虹靈
1947年2月28日,因為政府查緝私菸引發衝突,點燃了台灣人民累積的怨恨,衝突一發不可收拾,軍隊血腥鎮壓。在長期戒嚴的威權統治下,二二八事件是不可碰觸的禁忌,直到解嚴前之後,才逐漸被拿出來討論。隨著台灣政治民主化,出現「鎮壓共黨作亂」、「反抗外來政權」、「族群衝突」、「官逼民反」、「國家暴力」等不同的名詞來定義二二八。歷史的真相有不同面向,但對歷史的記憶卻各有選擇,我們該從什麼角度去反省過去十餘年來,環繞著二二八事件及其歷史記憶的政治論爭呢?
政黨輪替後,政府高舉「轉型正義」,但二二八受難者家屬最想要的公道,得到了嗎?台灣的轉型正義最弔詭的地方是,過去的施暴者推動民主化,反對黨取得政權是來自和平轉移而非革命!解嚴後國民黨執政,對於過往的罪行未曾「清算」;民進黨上台八年,只著重二二八之苦,卻忽視白色恐怖之痛。連年選舉,過度的政治動員夾雜分岐的國族認同,反而錯失把威權歷史轉化成民主教材的大好機會!
今年的二二八紀念活動中,年輕人組成的表演團體用幽默手法,以現代舞台劇傳達沈重的歷史意涵。這也不禁讓我們思索,年輕世代對二二八事件,究竟有多少了解?是因為在成長過程中,對這片土地的使命感不夠?還是歷史教學上的殘缺與不足?
「受難家屬的苦難,就是我的責任」。現在面對二二八歷史,未來才能更深化民主,建構公民社會。周四晚間八點NGO觀點,回首二二八,告別悲情,接受歷史負債、累積民主資產!
2013年2月20日 星期三
婦女受暴幾時休?全球攜手傳愛反暴力
首播 2月21日(四) 晚20:00
重播 2月24日(日) 早05:00
與談人:
婦女新知秘書長 林實芳
家暴受害者 劉丁妹
勵馨基金會新北市分事務所主任 李玉華
台灣防暴聯盟理事長 張錦麗
去年12月16日,印度一名23歲女大學生,遭到輪暴毆打重傷,經緊急送往新加坡治療,兩周後回天乏術。此案引發印度全國的示威怒潮,抗議政府無能保護婦女安全,也引爆2月14日情人節,全球十億人站出來反暴力的活動。
聯合國推估,全球三分之一女性、相當於十億人,曾經或正在遭受暴力對待。而台灣內政部統計,去年1到8月的家暴通報案件為6萬9,570件,統計還顯示,被害女性高達七成二,年齡層集中在30到50歲者,比例高達受暴案件的四成四。
最近,婦女團體公布一分「台灣婦女受暴經驗調查」,其中當問到「周邊的女性親戚、朋友有遭受過暴力對待嗎?」時,高達八成九的受訪女性表示曾聽聞;另外,關於「請問您自己有(曾)遭受過暴力對待嗎?」一項,高達四成一的受訪女性表示曾遭暴力對待;但是在「受暴者曾向外求助嗎?(如警察、里長、社工、政府部門等)」一項,未求助過者高達58.9%!以上的調查及統計,都透露了台灣性別暴力及歧視仍舊嚴重,值得注意。
觀察全球的女性受暴案數字及案例,推估未報案的黑數會比實際案件高出許多。像印度層不出不窮的女性暴力案件,起因與當地社會的宗教、種族、階級等的矛盾有關,可是,政府立法不周、執法不力更是主因。
1999年,聯合國把11月25日訂為「國際終止婦女受暴日」,台灣也在2006年申請加入,成為「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CEDAW)成員,台灣在女性暴力防治上,有那些可以努力的方向?受虐者如何在暴力發生當下保護自己?有哪些方法可協助受虐者?
暴力長存的情況,對國家、社會有何影響?經濟衰減、人權不張、社會寒蟬?台灣對防止婦女受暴的當務之急是什麼?週四晚間八點NGO觀點,婦女受暴幾時休?全球攜手傳愛反暴力!
重播 2月24日(日) 早05:00
與談人:
婦女新知秘書長 林實芳
家暴受害者 劉丁妹
勵馨基金會新北市分事務所主任 李玉華
台灣防暴聯盟理事長 張錦麗
去年12月16日,印度一名23歲女大學生,遭到輪暴毆打重傷,經緊急送往新加坡治療,兩周後回天乏術。此案引發印度全國的示威怒潮,抗議政府無能保護婦女安全,也引爆2月14日情人節,全球十億人站出來反暴力的活動。
聯合國推估,全球三分之一女性、相當於十億人,曾經或正在遭受暴力對待。而台灣內政部統計,去年1到8月的家暴通報案件為6萬9,570件,統計還顯示,被害女性高達七成二,年齡層集中在30到50歲者,比例高達受暴案件的四成四。
最近,婦女團體公布一分「台灣婦女受暴經驗調查」,其中當問到「周邊的女性親戚、朋友有遭受過暴力對待嗎?」時,高達八成九的受訪女性表示曾聽聞;另外,關於「請問您自己有(曾)遭受過暴力對待嗎?」一項,高達四成一的受訪女性表示曾遭暴力對待;但是在「受暴者曾向外求助嗎?(如警察、里長、社工、政府部門等)」一項,未求助過者高達58.9%!以上的調查及統計,都透露了台灣性別暴力及歧視仍舊嚴重,值得注意。
觀察全球的女性受暴案數字及案例,推估未報案的黑數會比實際案件高出許多。像印度層不出不窮的女性暴力案件,起因與當地社會的宗教、種族、階級等的矛盾有關,可是,政府立法不周、執法不力更是主因。
1999年,聯合國把11月25日訂為「國際終止婦女受暴日」,台灣也在2006年申請加入,成為「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CEDAW)成員,台灣在女性暴力防治上,有那些可以努力的方向?受虐者如何在暴力發生當下保護自己?有哪些方法可協助受虐者?
暴力長存的情況,對國家、社會有何影響?經濟衰減、人權不張、社會寒蟬?台灣對防止婦女受暴的當務之急是什麼?週四晚間八點NGO觀點,婦女受暴幾時休?全球攜手傳愛反暴力!
2013年2月5日 星期二
捍衛糧食主權 一起當農民靠山
首播 2月 7日(四) 晚20:00
重播 2月10日(日) 早05:00
與談人:
台灣農村陣線發言人 蔡培慧
248農學市集經理 李建誠
台灣稻農公司股東 王得利
主婦聯盟董事長 陳曼麗
台灣糧食自給率只有三成三,現在又傳出美國瘦肉精豬肉、與中國農產品可能都會開放進口,農民跟農民團體非常不滿。二月三日是農民節,上千名農夫在總統府前大聲抗議,他們用一萬兩千多株菜苗排成Farmer 1st(農民優先),爭取糧食主權。
對農民來說,每天農事都做不完,為何不走上街頭心難平?
有些農民守了好幾代的農地,眼看就要被政府被徵收,實在氣憤難消。他們質疑政府連最根本的土地都不珍惜,簡直就是要毀地滅農。
830項原本禁止進口的中國農產品,將藉由「自由經濟示範區」進入台灣市場,這將對台灣農業衝擊有多大?台灣從1990年加入GATT、2002年加入WTO,農產品價格一路下跌,但生產成本卻不斷上漲,削弱台灣農業外銷競爭力。
台灣的糧食高度依賴進口,價格受制於國際,這該怎麼辦?「糧食主權」是指人民有權決定自己要種什麼、怎麼種、吃什麼,台灣做得到嗎?
近年來台灣各地方政府,紛紛以發展經濟為由,大舉徵收農地,不斷引發類似灣寶、大埔農地徵收抗爭,惡法圈地是否讓危脆的農業更形雪上加霜?2000年「農業發條例」修正放寬後,農村成了炒地皮鎖定的肥羊,田裡出現一棟又一棟的豪宅,未來台灣農夫無田可種、無米可樂,台灣該麼辦?
今年,實施將近三十年的休耕政策出現大變革,將「休耕補助」轉為「轉作補貼」,並喊出「做一休一」口號。這樣就能讓農地起死回生,讓台灣農業永續發展?台灣還有哪些農業政策,應該逐一檢視?!
週四晚間八點NGO觀點,守住一片田,捍衛糧食主權,一起來當農民靠山!
2013年1月29日 星期二
新法保障權益 建教生≠賤價生
首播 1月31日(四) 晚20:00
重播 2月 2日(日) 早05:00
與談人:
台少盟秘書長 葉大華
台灣師範大學機電科技系主任 鄭慶民
新北市海山高工教師 黃耀南
曼都國際有限公司處長 張春和
高職與企業的「建教合作」制度,在台灣已施行四十多年,為許多弱勢家庭學生開啟一扇門,透過半工半讀完成學業,邁向希望之路。但是近年來建教合作美意被扭曲,經常傳出有些廠商壓榨建教生的勞力,讓建教生淪為「賤價生」。監察院調查發現,建教生長期被剝削、濫用,甚至淪為大型企業的「替代人力」,有某家電子工廠生產線4550人,其中1300人都是建教生。
有鑑於此,立法院修法通過「建教生權益保障法」,在1月2日公告施行,明定建教生的生活津貼不得低於基本工資、每日訓練時間不得超過八小時,以此確保建教生免受廉價勞力剝削。然而業者卻表示這是不平等條約,因此有部分廠商為不願意續約。建教生會不會未蒙其利,先受其害呢?教育部最近密集主辦說明會,聽取各方意見,預計半年內完成七項子法。但是在新舊法銜接期間,可能還會出現什麼問題呢?
「建教合作」源自兼具課業學習、經濟活動與社會適應的職業教育制度,由學校及事業機構雙方共同培育人才。它曾經讓技職教育和就業市場無縫接軌,為台灣經濟建設注入動能。但為何演變至今,反而讓建教生淪為廉價勞工?這是拉低青年薪資、促成青年貧窮的原因?還是經濟不景氣、減薪求工作的結果?
根據統計,台灣建教合作學生人數從86學年度16,723人,逐年增加到30,000人左右;建教合作廠商由685家增加到近2000家。如果建教學生被苛待,建教合作的模式為何還逆勢上揚?早期建教合作主要在培育工業類技術人才,現在卻大量轉向服務業與電子代工業,這又反映出什麼現象?
新法上路後,究竟如何讓學校、廠商、學生共創三贏局面?週四晚間八點NGO觀點,「新法保障權益 建教生≠賤價生!」
2013年1月23日 星期三
活力台灣 公益團體有泉源
首播 1月24日(四) 晚20:00
重播 1月27日(日) 早05:00
與談人:
社會公益行動協會常務理事 周文珍
第一社會福利基金會執行長 賴美智
台大國發所副教授 辛炳隆
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系教授 呂朝賢
景氣急凍、物價上揚,生活費用緊縮,「公益捐款」便成為民眾優先縮減的支出,結果導致社福團體善款大幅減少,各個團體的募款大約減少二至三成。這漫漫寒冬,公益團體怎麼過?
在台灣正式立案的非營利組織、非政府組織超過三萬個,在政府補助有限、民眾捐款縮手的情況下,知名度高的社福團體較容易吸睛,政策倡議團體受到的衝擊最大。從事公益事業,是非營利組織的使命,但是沒有錢就難做事。除了爭取民間捐款,還有哪些變通生存之道可以突破困境?
對許多弱勢者來說,他們的潛能和價值等待被發掘,需要有人給他們釣竿,幫他們找到合適的就業機會,讓弱勢者感受到他們是有用的,是被社會需要的。然而礙於政府的社會福利資源有限,近年來有心人士積極推動所謂的「社會企業制度」,這是源自於1991年英國倫敦的制度,一本專門提供給街友販售的雜誌,協助一萬多名英國街友重生。如今這種做法也在台北複製,讓弱勢者在捷運站出口販售,自食其力賺取生活費。但是台灣是否已有可供社會企業發展的環境呢?社會企業跟社福團體的庇護工廠又有何不同?
根據調查台灣,50%社會企業處於虧損狀態,僅有 20% 有盈餘,30%損益平衡,如何以商業手段來解決社會問題?當利潤跟公益衝突時,社會企業又該怎麼辦?
勞委會職訓局前年底已成立「社會經濟推動辦公室」,整合跨部會資源,補助有心發展社會企業的單位, 所有NGO、NPO都適合轉型為社會企業嗎?有些什麼限制,又該如何排除困難?
寒冬送暖,尋找改變世界新力量!週四晚間八點NGO觀點,活力台灣,公益團體有泉源!
2013年1月16日 星期三
世代都幸福?年金改革為正義!
首播 1月17日(四) 晚20:00
重播 1月20日(日) 早05:00
與談人:
稅改聯盟召集人 王榮璋
中華民國退休基金協會常務理事 陳登源
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系副教授 鄭清霞
文化大學勞工系副教授 李健鴻
勞保局去年公告,年滿五十五歲的勞工將不得提早領年金,必須延後一年才能請領,再加上勞保基金傳出可能破產消息,引起眾多勞工恐慌。去年十月、十一月就被提領768億元,這是平常的四、五倍!而攤開軍公教退撫基金的財務,同樣也面臨入不敷出的窘境,而預估國民年金在民國137年,也會面臨破產的命運!
各種年金的制度改革已迫在眉梢,馬政府說在一月下旬提出年金改革方案。民進黨也表示也已完成年金改革方案,將擇日公布。民眾都在等著看,到底怎麼改才能讓大家都領到退休金,且達到「減少虧損、永續經營」目標?
台灣的各項年金制度有其歷史背景。軍公教人員退休後荷包滿滿,安享晚年;但同樣為工作賣命幾十年的勞工朋友,卻得擔憂退休金不保,無以度餘生!這樣的差別待遇是誰的錯?現有年金制最不公平之處何在?怎麼做才能讓軍公教與勞工雙贏?
年金改革提出「這一代多繳一點,讓下一代有機會領」,這樣的世代正義如何能做到?剛進職場的年輕人,註定得繳得多、繳得久,卻領得少,心能平嗎?多繳、少領、晚退休,就能保證年金永不倒?
2010年是6.7個年輕人扶養一個老人;2030年已變成2.6個年輕人扶養一個老人,負擔是現在的三倍。未來退休基金的現金流量如何支付老年給付?是否該先定出一套機制,因應社會變化機動調整?
退休年金不能倒!公平與正義全都要!週四晚間八點NGO觀點,許每個世代一個老有所終的晚年!
2013年1月9日 星期三
死刑存廢之爭 人權天秤難平?!
首播 1月10日(四) 晚20:00
重播 1月13日(日) 早05:00
與談人:
兩公約施行監督聯盟召集人 高涌誠
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廖福特
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助研究員 許家馨
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董事長 李伯璋
台南市日前發生十歲男童遭割喉命案,兇嫌落網後竟稱,「殺一個人,不會被判死刑」,引發輿論一片嘩然,民間「判死」的聲浪再起,法務部順應民意,一口氣槍決了六位死刑犯。死刑存廢在國內一直存在爭議,前法務部長王清峰就因為主張廢除死刑而下台。現任法務部長曾勇夫上任後,三年內執行過三波死刑,有15名死刑犯被槍決。
死刑的存與廢,社會上各有堅持者,台灣該有什麼新思維來看待死刑呢?贊成死刑的人相信亂世用重典,重罪處極刑可以遏止犯罪、降低犯罪率;然而另一方卻認為執行死刑違反國際潮流,而且江國慶冤死案前車之鑑不遠,一旦發生誤判將難以挽救。伸張正義和普世人權該如何兼顧?若是廢除死刑,怎樣才算還給被害人家屬一個公道?如果說廢死可能會讓兇手肆無忌憚,但是人不能殺人,為何政府可以殺人?誰能給予國家剝奪罪犯生命權的權力?
19年前殺死女友入獄,3年前又當街槍殺黃姓女友的吳敏誠,一審被判無期徒刑,最高法院去年12月25日首度先例開辯論庭,讓被害人家屬首次站上最高法院法庭表述意見,這個案子將在1月10日宣判,最高法院捨棄以往的書面審理,讓死刑判決案在法庭上辯論,這是否代表人權司法又往前進了一步?能夠為台灣社會開啟了理性思辨的空間嗎?
司法審判兼顧程序正義和事實認定,一審、二審、三審,經常在死刑和無期徒刑之間反覆,生死之隔何以區別?2009年,台灣把《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與《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 國內法化,而且總統還在去年公布第一分國家人權報告,但是現在的司法體系和一般大眾對此理解不夠或接受度不高?
近期六名死刑犯槍決伏法,其中三名死囚願意捐贈器官,只有一人如願,許多醫院拒絕接受死刑犯的器官,是基於什麼理由呢?目前國內等待器官捐贈者約八千多人,死刑犯也是人,是否應該同等看待?死刑犯被槍決代表罪惡的結束,而捐贈器官是愛心的起頭,是否應該多給予互相尊重?
司法改革路漫漫,1月11日司法節前夕,和NGO觀點節目一同思辯,如果廢除死刑是台灣的終極目標,那該如何去理解罪與罰,人權和正義又該如何平衡?
2013年1月2日 星期三
二代健保上路!真公平?假正義?
首播 1月3日(四) 晚20:00
重播 1月6日(日) 早05:00
與談人:
亞洲大學健康產業管理學系教授 楊志良
民間監督健保聯盟發言人 滕西華
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董事長 劉梅君
中高齡就業促進聯盟理事長 蕭忠漢
二代健保新制元旦開始實施,一般費率從現行的5.17%降為4.91%,另外徵收「補充保費」挹注財源。凡是領到超過投保金額四倍的獎金,以及5000元以上兼職、股利、利息、租金、執行業務等收入,需多繳2%補充保費。如此一來,雖然預估將減少200億元健保費,但加增六項補充保費,每年大約可以多收206億,政府打的如意算盤是用「補充保費」來彌補財務黑洞,做得到嗎?政府預估二代健保上路後,到民國105年以前都能維持財務平衡,那之後呢?健保危機只能靠漲保費來解決?
補充保費徵收制度底定後,就有媒體傳授秘訣,教民眾如何節費有方、聰明省荷包,例如將把執行業務5000元拆成兩筆;明星藝人則把好幾筆上千萬的所得一次領取,符合「1000萬以上僅以1000萬計算補充保費」的上限規定。針對上述這些怪現象,政府在 在「確實掌握中」?還是任由「抓小放大」的現象發生?
全民健保自1995年開辦迄今,即將滿十八年,其間曾歷經三次財務危機,導致財務黑洞愈來愈大的主因為何?民眾的醫療品質,是否會與漏洞百出的健保制度,一起墜入無底黑洞?據健保局統計發現,全台約有二萬多名65歲以上老年人愛逛醫院、愛吃藥。平均每人一年的醫療費用高達56萬元,其中有一半是用在藥費,有人甚至一天吃下22顆藥,這些藥都是必要的嗎?隨著壽命延長人口老化,如何減少醫療浪費?健保改革大刀該從何下手?
健保不能倒!公平與正義更要兼顧!週四晚間八點NGO觀點,為二代健保把脈,揪出不公不義!
訂閱:
文章 (Atom)
每週節目即時動態
徵求NGO活動訊息:歡迎各位夥伴,若有任何NGO活動訊息,請與我們一同分享(E-mail:news50688@mail.pts.org.tw),共同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