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30日 星期一

拔一條河!甲仙故事



首播 8月2日(四) 晚20:00
重播 8月5日(日) 早05:00


與談人
甲仙愛鄉協會理事長 陳敬忠
甲仙國小校長 林華曲
導演 楊力州
家扶中心資深社工 王金敦

2009年8月8日,莫拉克颱風重創南台灣,沖毀橋梁、道路坍方,甲仙的小林幾乎滅村,整個甲仙地區產業和觀光跌到谷底,產業總值跌掉八成,旅客人數幾乎歸零。災後有三分之一青壯年人口外移,原本樂觀的甲仙人變得憂鬱了。芋頭冰店老闆阿忠就感嘆,「不要老是在甲仙好不好?風災也來、水災也來、地震也來,這樣夠了吧?」

八八風災後,校舍重建,學校連操場也沒有。為了鼓舞孩子們士氣,勇敢站起來和外界接觸,於是成立拔河隊。然而沒經費、沒資源,別說一條要價30萬的拔河道,連拔河機都沒有,學生們就土法煉鋼將繩子綁在樹上、牆上,一樣練出好臂力。

參加比賽時,別的學校有防滑鞋、護墊,甲仙國小小小勇士們,身上的運動服是八八風災善心人士捐獻的,腳下的鞋是跟別的學校借來的。比賽時他們全力以赴,手掌破皮撕裂傷,痛得眼淚直流,只用OK繃把破皮的地方黏起來,就再上場比賽。比賽後傷口裂了,就再撕掉重纏,準備下一場比賽。不論環境多麼困頓,都打不倒他們。究竟是什麼樣的信念,可以讓這些才十多歲孩子們咬牙撐過難關?拔河隊成立短短一年半,就陸續獲得二十多個獎盃,今年六月甚至拿下全國亞軍,這是怎麼辦到的?

災區硬體重建容易,居民心理重建才難。面臨巨大災變還有人走不出陰霾,甲仙國小拔河隊的故事格外動人心弦。當孩子們都不向命運認輸,為社區掙來這麼高的榮譽,大人們為何要認輸?甲仙還不站起來嗎?

週四晚間八點,公視十三頻道NGO觀點:揮別悲情,看見強韌生命力。拔一條河!甲仙故事。

2012年7月27日 星期五

以工代賑~彩虹橋的新故鄉



都市原住民謀生不是那麼順利,曾經是英語老師的馬燕萍,發願要幫助同胞,她組成NGO團體,號召中高齡的都市原住民一起開店,用以工代賑的方式幫助他們。客人可以來這裡品嘗特色美食,購買傳統手工藝品,他們在安家立業的同時,也傳承原鄉部落文化。

2012年7月25日 星期三

惡老闆坑人 青少年打工問題多



首播 7月26日(四) 晚20:00
重播 7月29日(日) 早05:00


與談人
青年勞動九五聯盟執行委員 陳曉雯
台中市群園社會福利基金會 執行長 陸正誼
北市勞工局勞動檢查處科長 梁蒼淇

暑假是學生打工的高峰期,打工差事千奇百怪,時薪高的像是扮鬼嚇人、大熱天穿玩偶裝,甚至人體試驗新藥,有人因此六年賺進一百萬。然而調查顯示,真正藉由暑期打工賺取高薪的人是少之又少,高達六成以上的人遇過鐵公雞老闆,給的薪水比勞委會規定時薪103元還要低。有的人甚至辛苦打拚一個月,還賺不到一萬元。打工遇到惡老闆,學生只能摸摸鼻子認了?

按照規定,十六歲以上才能進入職場打工,但是卻有接近兩成的打工族,為了存錢從國中就開始打工。必須半工半讀或自力生活的「學債族」,這兩年從54%成長到64%。學生超時打工、背學貸、扛家計情況愈來越普遍,成為勞動市場的弱勢族群。

青少年打工族的權益常受到雇主剝削,很多雇主以實習為由,給薪苛刻到一小時才六十元、八十元,沒有勞健保,甚至羅列一堆不合理的扣薪規定。部分雇主認為學生打工屬於短期工作性質,不需要為他們投保勞健保,也不用提繳6%勞退費用,這說法對嗎?學生暑假打工有哪些勞動權益容易受損?應該要知道哪些法律保障?

天下沒有白吃午餐!學生涉世未深又急著找工作,一不小心就落入求職陷阱,日前傳出有詐騙集團吸收打工青少年,甚至還發生多起女學生打工遭性侵案例。根據人力銀行統計,最常遇到的打工陷阱前三名是:雇主扣薪、還沒領到工資就要先買公司產品、提供個人銀行資料。青年學子如何辨別假徵才真詐騙?應該有那些保護自己的措施?

週四晚間八點,公視十三頻道NGO觀點:惡老闆坑人 青少年打工問題多,如何做到『八不六權』避免血汗打工?

2012年7月23日 星期一

厝宅是上帝所起造的

勵馨基金會執行長 紀惠容

若不是耶和華建造房屋,建造的人就枉然勞力;若不是耶和華看守城池,看守的人就枉然警醒。

台灣有些厝宅是不平安的,如俗語所說的凶宅,因為它可能風水不對,也可能曾發生一些事情,如自殺身亡或生病在家死亡等,這些在台灣民俗裡都屬凶宅,這樣的房舍,大都閒置、荒廢,要不就需花大筆鈔票驅鬼、作法,可能仍無法求得一個平安。

勵馨基金會在二、三年前有一位善心人士,捐出了一棟閒置的房舍,他的義舉讓我們很高興,雖然房舍老舊,但因為有了房舍,勵馨就可以讓它成為獨立宿舍,幫助受暴婦女的生活重建更順暢。

等過完戶,評估整修時,才發現它因年久失修,漏水嚴重,屋頂還長了棵樹,最令我們感覺不對勁的是,拜訪鄰舍時,他們閃爍的言詞,不知隱藏了甚麼?東敲西側,才稍有輪廓,原來這棟房子曾發生一些事情,這棟房子根本沒有人敢買或靠近。

天啊,勵馨可能承接了一棟所謂的令人生畏的『凶宅』。左右為難之際,勵馨仍深信,即便是凶宅,靠著上帝,它仍可成為賜福之地。這棟厝宅必有上帝的美好的旨意,勵馨不應輕言放棄。

考驗來了,我們需要整修它,計算了一下整修費,令人詐舌,最便宜也超過上百萬,這實在不符合成本效益,或許直接賣掉可能還划算一點,詢價過後,房仲說再便宜賣,可能也沒人敢買啊,他不願意代理處理,問題又來了。

這該怎麼辦?勵馨沒有經費整修,要轉賣也困難重重,猶如接了一個燙手山竽,放棄它嗎?正在兩難之際,勵馨有基督徒同工堅持應該再努力,因為她深信這棟房舍是上帝為所勵馨所預備的,我們應當回到起初的信念,積極為這棟棟舍整修工作禱告。誠如詩篇 127:1:若不是耶和華建造房屋,建造的人就枉然勞力;若不是耶和華看守城池,看守的人就枉然警醒。

達成共識之後,我們把它放在禱告中,求神為我預備同樣有感動的人一起工作。
經過一年仍無動靜之後,上帝居然差遣天使來報佳音。國際知名建築業者建國工程願意完全免費提供專業,幫忙整修。這真是上帝最棒的禮物,最好的消息了。

原本閒置廢棄的老舊屋舍,經過建國工程師數月的悉心規劃和巧妙設計之後,外觀與室內居然環境煥然一新!明亮的空間與先前的潮濕灰暗,截然不同。在房舍啟用的感恩禮拜中,大家無不感恩、讚美,並為它取名馨家園。

馨家園預計將可以容納2位單親媽媽與其子女,在她們面臨獨自撫養孩子,最需要幫忙時,作為自立生活的起始點!這一切的安排全都是為了要為弱勢婦女與孩子「相挺一把」!

馨家園雖然屋舍空間不大,卻注入了建國與勵馨許多朋友的心力和時間,還有建國的協力廠商們的愛心捐助。勵馨要感謝從2011年3月首次場勘的現任台東分院施工所所長謝宏昇、全程監工的工程資材部副理徐永洲、協助頂樓防水設計的宏達電施工所所長周正祥、機電工程師陳譽芳與大地工法暨規劃部經理劉家凱,以及協助過本案的所有建國工程的朋友們。

眾人齊心的力量不僅龐大,而且真的能夠幫助社會弱勢的需要,勵馨必須說:建國夥伴,你們真的很棒,有您們真好!這趟整修之旅,勵馨看到了企業社會責任的典範,也看到了上帝奇妙作為,我們也學到了真正的信心功課。

2012年7月22日 星期日

我們要 台灣女孩日!

勵馨基金會執行長 紀惠容


聯合國今年(2012)宣布通過10月11日為全球第一屆「國際女孩日」(International Day of the Girl Child),並發表聲明,要求各國培力與投資女孩。

這是加拿大非營利組織 Plan在2009年開始發起,集結了許多當地意見,要求加拿大政府正視女孩帶來的機會以及面對的困境,希望國家能通過「女孩日」。加拿大政府聽見人民的要求,不僅回應並訂下國家「女孩日」,更由現任「婦女地位部」(Status of Women Canada)與「公共事務及政府服務部」(Ministry of Public Work and Government Service)的部長-安柏思女士(Rona Ambrose),於聯合國大會中提案,串連許多國家,終於在2012年通過10月11日為「國際女孩日」(International Day of the Girl Child),成功的在世界上倡議了女孩人權的重要性。

1987年解嚴後,臺灣各種提倡人權運動如久旱逢甘霖般蓬勃發展。而對於兒童之各種不當對待的問題(如虐待與各種形式的剝削),逐漸有民間組織參與監督政府與提倡正確觀念。

1989年,聯合國通過「兒童權利公約」,透過具法律約束力的國際公約,涵蓋所有人權的範疇,保障兒童在公民、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中的權利。

1993年-1995年,勵馨以實際行動喚醒社會大眾,並將「雛妓問題是色情問題」成功轉換成「雛妓問題是對少女人權的迫害」,立法院也從善如流,通過了「兒童及性交易防制條例」,勵馨是一路以來爭取少女人權的先鋒。

2000年-2012年,勵馨發表少女人權紅皮書,開始推動台灣女兒節系列活動,包括女兒獎徵選、女孩工作日、女兒學習之旅、魔法少女電力營、女兒成年禮,及倡議我們要女兒節等,為台灣女兒人權扎根與發聲。

2007年,台灣簽署加入「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以下簡稱CEDAW),在婦女人權的推動上,邁進了重要的一步。而少女人權,更是CEDAW關注的一大重點。勵馨除了引領婦女團體撰寫CEDAW民間報告之外,欣喜看見國際上對少女人權的重視,也期許透過各種活動讓台灣的女兒們更有力量,看見社會加諸在自己身上的各種限制,並勇於擺脫,大步向前。

台灣少女人權現況

一、人格權:

長期以來,台灣少女就在貶抑中長大,包括從胎兒時期可能就被性別篩選掉,無從呱呱落地到人間,從衛生署統計的出生男女性別比例1.079:1顯然失衡,最後一胎男女性別比例為1.134:1更可清楚證明,女孩的人格權早在胎兒時期就抹煞、忽略。

二、媒體權:

台灣商業化的媒體利用少女形象,做為商品附加價值的包裝,大量報導檳榔西施、酒店公關、電視節目與與各種廣告利用少女身體販賣產品的現象層出不窮。社會大眾在長期被負面灌輸的狀況下,看到的不是有感覺、有情緒、有思想的「人」,少女失去了身為一個人的「人格權」,而是一個個帶著性暗示、任憑品評選擇的「物體」。此種將少女物化、貶抑的價值觀,透過傳播媒體不斷灌輸給少女與其周遭的人,進而形塑少女本身自我形象的認知及他人對待少女的態度與方式,在在充斥著父權意識,損傷台灣少女的基本人權,遑論少女的媒體權。

三、健康權:

少女成長階段,不斷被潛移默化為性別弱勢者,進入青春期後,開始對自我能力失去信心,認為自身充滿缺陷,自尊心嚴重受損。許多少女為了迎合男性的對「美麗」又不合理的標準,對各式各樣千奇百怪的節食瘦身商業花招,可以勇往直前義無反顧的,因而產生許多少女飲食失調,諸如厭食或暴飲暴食……等自殘現象。另根據政府統計資料,2011年的新生兒有2847位是15-19歲青少女所生,還有更多的少女非法墮胎黑數不為人知。在產科醫學中顯示青少女懷孕被視為高危險群妊娠,其妊娠及胎兒,甚至是墮胎問題等,其衍生的健康問題相較成年女性多很多。

四、人身安全權:

根據內政部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委員會統計,近三年的性侵害被害人的性別統計88%為女性,約有2萬女性受害;而其中18歲以下少女又佔61%,這包括網友性侵、亂倫、約會強暴等面向,在在顯示少女是性侵害案件中最多的高危險群,另外,每年破獲進入性交易的少女案件約有400-500件,少女人身安全權面臨最大挑戰。

五、平等受育權:

根據內政部統計資料顯示,台灣少女接受教育比例與男性相比已無差異。然而,我們要關注的是,在現今的教育體制下,看似平等受教的統計資料中,還有多少藏在少女每天學習的細節裡,潛移默化的把社會傳統價值觀無形的綁在女孩身上呢?

我們要台灣女孩日

台灣雖然有勵馨基金會長期為女孩人權倡議、耕耘,就如加拿大的Plan組織的努力,然而,Plan成功要求聯合國正視全球女孩權益,訂定國際女孩日,反觀台灣,仍在倡議階段,不為國家所正視,勵馨基金會在此慎重呼籲,訂定台灣女孩日,政府應立即進入投資、培力女孩的國家政策。

一、充權、培力少女

勵馨長期的努力,台灣少女的境遇表面上看似改善很多。然而深層的去檢視,可以發現台灣少女自小就在各種透過家庭生活、教育體系、社會的貶抑暗示中長大,無法被平等、認真的對待,導致台灣少女的各種負面自我形象不斷茁壯,相關少女的問題也就層出不窮(如援交、性騷擾、性侵害、青少女懷孕、厭食症、整型成癮等。)

勵馨認為,政府應領先站出來,制定政策,透過各種方式充權、培力台灣少女,讓台灣的少女能夠認知自己所在的社會環境對她們的壓迫,還有足夠的力量,勇敢的站出來爭取屬於少女的權利。

今年是台灣女兒節舉辦第10年,適逢聯合國大會於2012年3月30日大會決議通過自2012年起,每年的10月11日為「國際女孩日」,勵馨認為這是「少女人權為普世價值」的概念得到世界性認可的證明,欣喜之餘也希望台灣在人權維護上能夠在更進一步,趕上國際步伐,制訂台灣女孩日。

二、投資、挹注少女

這次聯合國在發表國際女孩日的聲明中說,投資女孩是國家最聰明的理財方式。台灣18歲以下少女共佔台灣總人口比例9.2% ,但根據內政部公布之社會福利預算與兒童及少年福利經費預算比例,以2009年為例,可算出兒少福利預算僅占整體社福預算的6.66%,其中真正投資於少女身上的比例更遠低於此。

聯合國的千禧年發展目標認為,受過教育的女性日後經濟獨立的可能性較高,在家庭、社區與經濟生活中擁有較高的協商與談判權、較有機會參與公共生活,並且懂得以永續方式運用自然資源。 在勵馨長期服務過程中,也印證經濟獨立為女性是否能脫離受暴環境很重要的核心因素之一。CEDAW更是清楚的說明,任何對婦女人權侵害的現狀,除了消極的保護之外,國家更負有尊重、實現與促進的義務。因此,我們希望國家能正視少女人權遭侵害的現況,挹注資源在少女身上,讓少女的人格權、媒體權、健康權、教育權、人身安全權能夠得到充足的保障,讓台灣少女能夠聚集充足的力量,成長茁壯。

2012年7月20日 星期五

以工代賑~街頭的重生



街友是特殊的社會問題,不少社福團體設點,資助他們食物、衣物,但是,問題始終沒有解決,透過「以工代賑」的作法,讓有工作意願的遊民,從事清理環境的工作,或是在街友平安站裡,幫忙煮飯收餐,他們的生活歸於正常,脫離居無定所、無所事事的遊民生活。

2012年7月18日 星期三

孩子是寶! 幼托整合大步走



首播 7月19日(四) 晚20:00
重播 7月22日(日) 早05:00


與談人
教育部國教司長 黃子騰
全國教保產業工會 理事 簡瑞連
中華幼兒教育協會 理事長 蘇傳臣
台北教育大學幼兒與家庭教育學系 教授 翁麗芳

『幼兒教育及照顧法』在元月一日正式上路,歷經十四年的幼托整合終於邁出一大步!在明年底之前,幼稚園和托兒所都將走入歷史,改由兼具幼兒教育和照顧的「幼兒園」取代,納入教育部國教司管轄。但是原本六月底便要出爐的十九項配套的子法和規定,到現在卻只有部分定案,對地方政府和第一線幼托機構來說,如何執行人力調整和資源整合,還有許多未定數。

幼照法規定,教保服務人員包括園長、教師、教保員、助理教保員。2到3歲的班級,師生比1:8,一班最多16人;3到6歲的班級師生比1:15,一班最多30人。如此一來,專業教保人力足夠嗎?過去照顧4歲以上幼兒的幼稚園老師,突然要開始幫2歲孩子換尿片,心態調
現行國小附設幼稚園和小學部一樣,都是下午四點放學,有放寒暑假;但改制為幼兒園之後,可以托育到下午六、七時,寒暑假也可托育。如果教師正常上下班,教保員依據變形工時繼續工作,恐將衍生「一個班級,兩種階級」的不公平現象,又該如何解決?

目前私幼是幼教的主力,國內公立幼兒園不到三成。僧多粥少的情況下,幼兒擠不進公幼怎麼辦?雖然101學年度公私立幼兒園學雜費凍漲,但未來私立園所增聘師資成本增加,勢必設法轉嫁家長,否則難以生存?

依幼照法規定,未來的幼兒園「可收」二至五歲的孩子,但不代表「一定」要收,這會產生什麼問題?幼照法第18條規定,3歲以下幼兒不得混齡照顧,在人口稀少的偏鄉,面臨小孩不多、被迫裁併的命運,難道要讓這個年齡層幼兒成為托育人球?政府有沒有評估進行偏遠地區幼教公共化?他山之石又有何借鏡之處?

幼托整合的目的是「教保服務品質要更好」,真的能做到嗎?週四晚間八點,公視十三頻道NGO觀點:【孩子是寶! 幼托整合大步走】

2012年7月13日 星期五

以務易物!換生活!(二)



小小的菜鋪子熱鬧非凡,不但堆滿了花蓮在地最新鮮的無毒蔬果,也擠滿了幫忙包菜分菜的人。有趣的是,這些人不支薪,一天的勞力付出用來換600元的新鮮蔬果。

2012年7月10日 星期二

身障新制上路! 服務量身訂做



首播 7月12日(四) 晚20:00
重播 7月15日(日) 早05:00


與談人
殘障聯盟秘書長 王幼玲
智障者家長總會理事長 楊憲忠
愛盲基金會副主任 李英琪
新北市社會局副局長 林昭文

截至去年底為止,國內身心障礙者人數共計110萬,占總人口數4.74%,比前年增加2.24%。台灣身心障礙者人口數,逐年成長的趨勢,值得各界重視。

『身心障礙權益保障法』明定,從今年七月十一日起,採用新的鑑定制度,也就是WTO公布的「國際健康功能與身心障礙分類系統」ICF。除了以身體結構、功能作為鑑定依據外,還新增社會參與及環境鑑定,綜合評估後發給身心障礙證明。同時也會依照不同等級,給予不同福利措施。這樣做,可以避免資源錯置與濫用,但是否將剝奪身障者原有權益?

新制上路最大的意義,是從鑑定開始,就援引「社會公民權」的精神,以身心障礙者需求著眼提供服務。因此,除了醫事人員外,也增加社會工作、特殊教育、職業輔導評量等相關專業人員,一同參與鑑定及評估。現在,衛生署及內政部培訓的鑑定人員,是否足以支應110萬人的需求?新舊制轉換真能無縫銜接嗎?

法國在2005年初,修改了國家對待身心障礙者的基礎法案,隨法案也一併通過大筆新增預算,實施當年度新增8.7億歐元,大約新台幣390億預算!反觀台灣,卻無編列相對應的預算,在大餅不變下,新制上路後能發揮多大效用?

再者,台灣各地的身障機構服務人員雖有逐年增加,與身心障礙人口數相比,人數還是不足。新北市一名人員要服務176名身心障礙朋友;而雲林縣更是資源匱乏,一名人員竟要服務630名身心障礙朋友!鑑定新制上路後,對身心障礙者後續服務,又如何能做到「視個別需求,量身訂做個人服務」?

身心障礙者的面貌並不單一,含括不同的障礙類別、障礙程度、性別等等,我們該如何排除環境中的種種不便,讓他們享有充分而且平等參與社會的機會?週四晚間八點,公視十三頻道NGO觀點:【身障新制上路!服務量身訂做】

為了服務聽障朋友,也會請手語老師在現場,同步翻譯節目討論內容。

2012年7月6日 星期五

以務易物!換生活!(一)



勞力可以換什麼?你想用勞力換什麼呢?不一定什麼都要用錢買,交換也可以各取所需。鄉下最棒的體驗除了單純的生活,就是濃濃的人情味,換生活讓人跟人之間不只是貨幣關係,還有互相幫忙的溫暖情義。

2012年7月4日 星期三

拚博弈!賭未來? 離島求生記



首播 7月5日(四) 晚20:00
重播 7月8日(日) 早05:00


與談人
荒野保護協會秘書長 林金保
新竹教育大學環境與文化資源系副教授 倪進誠
海洋基金會籌備處執行長 傅靜凡
社造學會理事長 李永展

馬祖將在七月七日舉行博奕公投,由當地民眾決定是否開放設立賭場,這是繼澎湖縣之後第二個推動博弈公投的地方,為何離島都想蓋觀光賭場?它真的能為小小離島帶來明媚春天?

馬祖四鄉五島,距離台灣210公里,只要天候惡劣,海空交通就會中斷。當地有句話「馬祖玩三天,之後進關島」,這種交通不確定性,是馬祖發展觀光最致命的阻礙。經建會曾對六大離島進行調查,發現基礎建設普遍不如本島。和澎湖、金門比起來,馬祖尤其不足,發展更顯困難。馬祖想翻身,難道只能靠蓋賭場一途?

馬祖知名的牛嵐民宿主人說,他不贊成開賭場,卻決定在博弈公投時投下贊成票,這是怎麼樣的思維?想要在馬祖投資賭場的懷德公司提出四大保證,包括南北竿跨海大橋、北竿4C國際機場、大學城計畫、福利金回饋,這對馬祖居民是強大吸引力。只是,有了賭場就能突破氣候限制,帶來觀光人潮和錢潮嗎?

兩年前,澎湖人最大的美夢是能『以賭興澎』,讓向來靠天吃飯,做半年休半年的澎湖產業,在經濟弱勢中翻轉,然而博弈投公投沒過關,澎湖賭城夢也碎了。當時有人宣稱澎湖振興之路因難重重。但是今天回頭來檢視,澎湖去年遊客突破67萬人次,創下歷史新紀錄,雖然沒有賭場,澎湖還是靠觀光衝出一片天。同樣是離島,澎湖又有哪些經驗可以作馬祖借鏡?

公投倒數計時,馬祖人的選擇將帶給我們怎樣的啟示?週四晚間八點,公視十三頻道NGO觀點:拚博弈!賭未來?離島求生記。

每週節目即時動態

徵求NGO活動訊息:歡迎各位夥伴,若有任何NGO活動訊息,請與我們一同分享(E-mail:news50688@mail.pts.org.tw),共同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