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2日 星期四
嫁出祭難返 未嫁葬難歸─推動性別平等的祭祀文化
時間:2009年4月3日(星期五)上午10:00
地點:婦女新知基金會(台北市龍江路264號2樓,與錦州街交叉口,近捷運中山國中站)
記者會主持人:
楊婉瑩(婦女新知基金會副董事長、政治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
記者會發言貴賓:
彭渰雯(婦女新知基金會副董事長、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系助理教授)
賴友梅(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秘書長)
尤美女(婦女新知基金會監事、執業律師)
林宜平(陽明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助理教授)
又近清明時節,清明節向來是華人重要的祭祖節日,所謂慎終追遠,即便每年清明節都是交通阻塞,仍然要大包小包的趕回家共同掃墓。然則,何謂「祖」?又有誰能「祭」?這習以為常的文化習俗,事實上存在了什麼樣的不近人情?當最近火紅的流行語「敗犬」席捲台灣,但我們要說這種對於未婚女性的歧視並非日本發明,台灣的祭祀文化中早就存在多年,而且更嚴厲、更殘酷,真真切切地存。它到底是什麼呢?
性別平等的祭祀文化要如何推動?在不景氣中一片失業裁員潮下,唯有禮儀師一行異軍突起,政府也在去年開始將其納入證照考試中,眾多大專學子與從業人員趨之若騖。禮儀師可以對我們的祭祀文化產生什麼積極的改變作用?目前的禮儀師證照考試中,有什麼重大的問題?!
一般來說,未婚與離婚的女性都不能夠回到原生家庭的宗祠中,但是在台灣,卻有幾個大家族早就主動修改祖墳辦法,讓未婚女兒跟離婚的女兒,都可以直接進入宗祠,繼續當一家人。他們為什麼有這樣的構想?有沒有面臨什麼困難?現場我們邀請到鹿谷林家的女兒林宜平教授,跟我們談談這種雖與習俗相違,但卻堅持照顧家人情感的家族文化。而喪禮儀式中的男尊女卑真的不可以改變嗎?在眾多親屬壓力中,我們要怎麼努力找出一個性別平等的喪禮模式?要怎麼溝通?怎麼協調?怎麼和習俗對話?現場我們邀請到了尤美女律師,談談一個女兒如何在母親的喪禮中堅持性別平等的過程。女人有沒有可能當宗族的主祭?從母姓的家庭對於祭祀又有什麼新的想法?我們將在記者會中討論各種新的性別可能。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每週節目即時動態
徵求NGO活動訊息:歡迎各位夥伴,若有任何NGO活動訊息,請與我們一同分享(E-mail:news50688@mail.pts.org.tw),共同參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