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1日 星期四

女孩人權是普世價值!

勵馨基金會執行長 紀惠容

說台灣需要女孩日,可能會有人覺得無聊甚至生氣,認為這又是女權人士在亂搞。但是, 為什麼聯合國今年(2012),回應了加拿大plan組織的提議,正式宣布10 月11 日為全球第一屆「國際女孩日」(International Day of the Girl Child),並發表聲明,要求各國培力與投資女孩呢?

聯合國期待,各國正視女孩所面對的困境、倡議了女孩人權,通過「女孩日」,開始每年為此舉辦活動。聯合國的聲明說,培力與投資女孩是促進經濟成長,實踐消除貧窮之千年發展目標。同時,聯合國認為,讓女孩實際參與影響自身的決策,是打破暴力循環,促進、保護女孩充分享受其人權的關鍵所在。

其實,勵馨在台灣早在聯合國之先,2000年發表了台灣少女人權紅皮書,並發起、舉辦了十屆的台灣女兒節,以台灣女兒獎徵選、女孩工作日、女兒學習之旅、魔法少女電力營、女兒成年禮、女兒論壇,及倡議我們要女兒節等系列活動,為台灣女兒人權扎根與發聲。

雖然,勵馨基金會長期為女孩人權倡議、耕耘,就如加拿大的Plan 組織的努力,然而,Plan 成功要求聯合國正視全球女孩權益,訂定國際女孩日,反觀台灣,仍在倡議的拉鋸戰中,不為國家所正視。就從檢視台灣少女人權現況開始¬¬¬___。

一、人格權: 長期以來,台灣少女就在貶抑中長大,包括從胎兒時期可能就被性別篩選掉,無從呱呱落地到人間。我們從衛生署統計的出生男女性別比例1.079:1 ,顯然失衡,甚至最後一胎男女性別比例為1.134:1 ,更可清楚證明,女孩的人格權早在胎兒時期就抹煞了。

二、媒體權: 台灣商業化的媒體利用少女形象,做為商品附加價值的包裝。大量報導檳榔西施、酒店公關等電視節目;利用少女身體販賣產品的各種廣告。社會大眾在長期負面灌輸下,看到的不是有感覺、有情緒、有思想的「人」,而是一個個帶著性暗示、任憑品評選擇的「物體」。此種將少女物化、貶抑的價值觀傳輸,形塑了少女本身自我形象的認知,及他人對待少女的態度與方式,在在充斥著父權意識,嚴重損傷台灣少女的基本人權,更遑論少女的媒體權。

三、健康權: 少女成長階段,不斷被潛移默化為性別弱勢者,進入青春期後,開始對自我能力失去信心,認為自身充滿缺陷,自尊心嚴重受損。許多少女為了迎合男性的對「美麗」又不合理的標準,對各式各樣千奇百怪的節食瘦身、整型商業花招,可以義無反顧的勇往直前,導致許多少女飲食失調,如厭食、暴飲暴食、整型成癮等自殘現象。另外,根據政府統計資料,2011 年新生兒有2847 位是15-19 歲青少女所生,還有更多的少女非法墮胎黑數不為人知,其衍生的健康問題令人擔憂。

四、人身安全權: 根據內政部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委員會統計,近三年的性侵害被害人的性別統計88%為女性,約有2 萬女性受害;而其中18 歲以下少女又佔61%,這包括網友性侵、亂倫、約會強暴等面向,在在顯示少女是性侵害案件中最多的高危險群,另外,每年破獲進入性交易的少女案件約有400-500 件,少女人身安全權面臨最大挑戰。

五、教育權: 根據內政部統計資料顯示,台灣少女接受教育比例與男性相比已無差異。然而,我們要關注的是,在現今的教育體制下,看似平等受教的統計資料中,還有多少藏在少女每天學習的細節裡,潛移默化的把社會傳統價值觀、父權意識,無形的綁在女孩身上呢?

以上檢視,可以發現台灣少女自小就在各種透過家庭生活、教育體系、社會的貶抑暗示中長大,無法被平等、認真的對待,導致台灣少女的各種負面自我形象不斷茁壯,相關少女的援交、性騷擾、性侵害、青少女懷孕、厭食症、整型成癮等問題也就層出不窮。

勵馨認為,政府應領先站出來,制定政策,透過各種方式充權、培力、投資台灣少女,讓台灣的少女認知社會環境對她們的壓迫,並擁有足夠的力量,勇敢的站出來爭取屬於少女的權利。

今年是台灣女兒節舉辦第10 年,適逢聯合國大會於2012 年3 月30 日大會決議通過自2012 年起,每年的10 月11 日為「國際女孩日」,勵馨認為這是「少女人權為普世價值」的概念,得到世界性認可的證明,欣喜之餘,也希望台灣在人權維護上能夠在更進一步,趕上國際步伐,制訂台灣女孩日。

1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那麼男孩日呢?
我不覺得這是女權團體在亂搞,
但我覺得有女孩日的話那應該也要有男孩日.
還有女性車廂啦,我也覺得應該要設個男性車廂
或許我這樣說是齊頭式的平等,是所謂的"假平等",但我不認為什麼事情都要這樣做.

還有就是為何要推動"台灣"女孩日?
趕上國際腳步?那直接慶祝十月十一日就好啦.

每週節目即時動態

徵求NGO活動訊息:歡迎各位夥伴,若有任何NGO活動訊息,請與我們一同分享(E-mail:news50688@mail.pts.org.tw),共同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