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18日 星期四

我們不能沒有瑪利亞?

勵馨基金會執行長 紀惠容

日前行政院長劉兆玄與經濟部長尹啟明針對外勞裁減事宜緊急喊卡,這顯示台灣引進外勞十五年歷史,如疾駛列車,只增不減,無從採煞車。

目前台灣共有37.3萬名外勞,近年來快速成長,其中從事製造業的約19萬人、看護工有16萬,大約占台灣近八百萬名勞工的3.7%,比韓國0.7%、日本1.1%都來得高,每年產值675億,台灣的製造業與家庭看護,似乎都無法從依賴廉價外勞的漩渦中爬出來了。

回顧政府當初開放外勞,是希望企業根留台灣,藉此維持本國勞工的就業機會。但十五年來企業仍然出走,台灣產業也未達轉型升級,而今年全球金融風暴,九月份台灣失業率竟高達4.27%,約有46萬本勞失業,創下四年來同月新高,此時政府難道不應重新思考引進外勞政策?

原本政府部門研議縮減3.5萬至五萬名外勞,以搶救失業率,增加本勞的就業機會,卻臨時踩煞車,為什麼? 而早在民進黨時代,前勞委會主委陳菊曾經十八次提到每年要縮減一萬五千名外勞,七次明確表示每年縮減外勞是既定政策,後來都也無疾而終,究竟為何?這中間除了台灣逐漸依賴便宜外勞之外,是否也牽扯到仲介的龐大利益?

看看台灣的人力仲介公司,十五年來增加八倍,已高達916家,估計其每名外勞仲介費少則十萬元計,全年916家每年至少有370億收入。這些利益誰擋得了?

雖然,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香港、韓國、日本都準備大幅裁減外勞,提供本國人更多工作機會,大馬政府更明白指出企業應該增加人事成本,不能再用低價勞工!而台灣卻還停留在企業、雇主導向的思維中,甚至無法從盤根錯結的利益糾葛中脫身。

前勞委會主委詹火生曾說,最好的勞工政策就是沒有外勞。但是台灣似乎已無法走回頭路。一但開放企業使用廉價外勞,逐漸依賴成性,企業當然不思轉型,尤其在經濟不景氣當中,企業抗拒高成本的本勞,是可想而知,另家庭看護需求者更遑論要使用較高成本的本勞。

其時,在經濟不景氣節骨眼,政府更應高瞻遠矚,帶領企業轉型,也讓台灣的勞工有喘息、升級的機會,重新思考引領現代軟性的產業別業。台灣不能停滯在依賴廉價外勞的漩渦中。

沒有留言:

每週節目即時動態

徵求NGO活動訊息:歡迎各位夥伴,若有任何NGO活動訊息,請與我們一同分享(E-mail:news50688@mail.pts.org.tw),共同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