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4日 星期一

五月文化研究論壇

自去年起,在媒體的大幅報導下,「無薪假」突然成為新一波經濟風暴的關鍵詞。根據勞委會最新一次的統計結果,台灣無薪休假的人數已逼近二十四萬人。

在這個失業迫近的恐慌時代,無薪假顯然不只是一個經濟議題,它所牽引的是更為複雜的文化狀況與社會議題。因此,文化研究學會邀請經濟、社會、性別與社福等領域的學者,希望通過不同的專業,一起來探討無薪假這個迫切的問題。

地點:紫藤廬(台北市新生南路三段16巷1號 電話: 02-23637375 )
時間:5/17(日)下午2:00-5:00
主持人:王增勇(陽明大學衛福所)
引言人:朱維立(自主工聯執行長)李瑞中(中研院歐美所)辛炳隆(台灣大學國發所)吳靜如(台灣國際勞工協會秘書長)孫友聯(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劉梅君(政治大學勞工所)

然而,無薪假的具體內容與社會意涵至今似乎尚未獲得應有的注視與討論。無薪休假與失業率究竟是否處於一種對應的正向關係?歐美國家在面臨經濟衰退時,是否也有類似的作法?還是這是又一次的台灣奇蹟?究竟無薪假是企業的變相減薪與裁員,進而規避勞工就業保障與福利的一個藉口?還是儲備勞動力,避免失業率攀升的一種救濟措施?它的實施是否創造了另類經濟(例如擺地攤,私人快遞等個人經濟),還是造成了其他的就業競爭和社福缺口?無薪假的實施是否潛藏著性別岐視(例如,產假如何計算的問題)?而政府振興經濟、搶救失業的擴大內需方案是否複製了某種的性別不平等?無薪假與社會福利之間又有什麼關連?社會弱勢團體在這一波的無薪假風潮裡又將受到怎麼樣的衝擊?它將會是下一波勞工運動的集結點嗎?它又將對台灣的勞動狀況與經濟前景帶來什麼樣的衝擊?而從無薪假引發而來的種種社會現象(包括轉業輔導與充電計畫)又將形成了怎麼樣的社會文化與勞動狀況?

沒有留言:

每週節目即時動態

徵求NGO活動訊息:歡迎各位夥伴,若有任何NGO活動訊息,請與我們一同分享(E-mail:news50688@mail.pts.org.tw),共同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