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1日 星期二

民主審議上街頭 國會監督向前走?!



首播 4月3日(四)    晚20:00

與談人: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執行長  張宏林
台大社會學系教授  林國明
文化大學政治學系主任  楊泰順

從318到330,從學生佔領國會到公民上凱道,台灣的民主已經寫下新紀錄!

過去兩週以來,學生、民眾圍繞在立法院外圍,各自用不同方式發表意見、懸掛標語。從三月二十六日起,更有大學教授在青島東路側門,發起「公民審服貿」行動,每一組都安排主持人帶領討論,負責彙整意見,最後上台報告小組討論的結果,並且轉交給反服貿佔領立院的決策小組,作為後續討論之用。這將對台灣民主產生什麼樣的化學變化?


針對學生的四大訴求:重申退回服貿、兩岸協議監督法制化、先立法再審查、召開公民憲政會議。馬總統堅守「不退回服貿」的立場,其餘三項都有鬆動的跡象,包括:贊成立院逐條審查服貿協議、兩岸協議監督立法、立法審查和服貿審查並行不悖、公民憲政會議可再評估。學運領袖林飛帆覺得馬總統「沒有一點具體承諾」,於是號召公民上街頭。雖然330遊行和平落幕,但當激情過後,問題仍然沒解決,到底下一步該如何走?學生團體繼續占據立法院不願撤出,立法院朝野黨團協商無共識,這對台灣民主發展究竟是好是壞?


服貿協議的爭議如何解?根據台灣指標民調3月28日公布的民調顯示,67.7%民眾認應該回到立法院審理,如果立法院朝野對立,仍然無法解決爭議,有74.2%民眾贊成由公投決定。服貿公投是否可行?是否會縱容立委怠惰?從此國會更失能?


國會有人民的付託,有權力監督政策、立法保障人民福祉,但是打架、衝突、議事癱瘓、法案卡關的情形卻一再上演,經年不變。第四期立委評鑑中,就有十三位立委提案掛零,為何立委可以如此無作為?面對立院亂象,人民要如何利用自己的力量監督國會,提昇代議政治的品質呢?


未來的國會應該怎麼改革?行政和立法的分際該如何確立?公民可以如何增強監督效力?週四晚間八點NGO觀點,共同找回民主的信念!

沒有留言:

每週節目即時動態

徵求NGO活動訊息:歡迎各位夥伴,若有任何NGO活動訊息,請與我們一同分享(E-mail:news50688@mail.pts.org.tw),共同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