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27日 星期三
非核家園 台灣怎麼走?
首播 6月28日(四) 晚20:00
重播 7月1日(日) 早05:00
與談人
台北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所所長 李堅明
前原子能委員會主委 歐陽敏盛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副秘書長 洪申翰
自從十年前公布實施『環境基本法』之後,「非核家園」便成為政府法定的施政方針。馬總統宣布要「穩定減核」,然而核四也將在2016年前穩定商轉,結果引起極大爭議。既然決定減核,核四為何要商轉?非核家園的夢想,何時才能實現!
今年三月,核二廠一號機停機歲修,發現反應爐內側支撐裙板的七支錨定螺栓或斷或裂,原能會在安全評估後,仍然認為可以再安全運轉18個月,等到下一次歲修,因此在六月十八日同意核二廠一號機重新啟動。
原能會一再強調無輻射外洩之虞,同時也把安全評估報告公布上網。原能會在結論中強調『需不需要核電是選擇題』,『符不符安全是是非題』,這似乎是說,安全與否是專業判斷,原委會說了YES的答案,民眾就沒有說NO的餘地。
確保現有核電廠運轉安全,以及妥善儲存核廢料,是政府首要之務。至於核四廠的存廢,則是決定非核家園時間表的最大關鍵。核四建廠十二年以來風波不斷,台電與居民溝通失靈、設計施工系統紊亂、政府政策反覆、最近更傳出施工處採購弊案,民眾實在難以安心!
日本311福島核災殷鑑不遠,許多國家記取教訓,紛紛調整核電政策,希望在最短時間內成為非核國家。台灣還會把核能當做低碳能源的選項嗎?替代核電的能源策略又在那裡?
面對非核家園的遠景、全球暖化的壓力、能源自主的困境,台灣該怎麼戒除對核電的依賴,打造低碳節能的環境?週四晚間八點,公視十三頻道NGO觀點:面對能源政策十字路口,非核家園,台灣怎麼走?
2012年6月23日 星期六
民意大講堂(三十):從家庭照顧者需求看長照服務
主講人:
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理事長 陳正芬
與談人:
漸凍人協會秘書長 林金梅
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理事 黃惠珍
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志工 朱湘平
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公關專員 張筱嬋
隨著醫療技術發達,老人與身心障礙者的壽命延長,加上社會變遷與家庭人口結構變化,家庭照顧功能已不再如過去大家庭般,當有家人需要照顧時,鄰近親友皆可以成為照顧人力,分擔照顧工作。近年來,照顧者老化及各類型照顧者議題皆不斷被提出來討論,凸顯照顧服務公共化的友善建置是勢在必行的。
在討論友善公共化服務前,必須先了解照顧者的身心狀態、資源運用、資訊獲取能力、經濟安全、社交能力與社經地位等各面向需求,才能規劃與發展服務可近性、可負擔性、多元選擇等友善公共化照顧服務政策,貼近照顧者需要。
然而,不論在醫療或長照服務體系中,都對照顧者做了預設立場,認為他們是有能力、健康的,但卻從媒體揭露中發現層出不窮的照顧者悲劇新聞,這些隱憂在大眾的漠視下不斷發生,照顧者逐漸成為隱形的病人、潛在的個案。
而現行長照服務的設計模式,主要以保障被照顧者(失能者)權益為主,因此往往優先犧牲照顧者權利,且從目前僅有2成的服務使用量來看,這套服務模式出現了許多問題,以致於讓照顧者有看的到,吃不到的效應產生。
從看見家庭照顧者需要,而後檢視當前長照服務設計及成效,呼籲政府及相關單位應儘速規劃友善/完善的長期照顧服務政策,讓被照顧者獲得較優質的照顧與有尊嚴的生活,使家庭悲劇不再重演。
2012年6月22日 星期五
民意大講堂(二十九):家有失智長者該怎麼辦
主談人:
聖若瑟失智老人養護中心主任 王寶英
與談人:
臺北市政府社會局長 江綺雯
台北榮民總醫院神經科醫師 王培寧
台北護理學院長期照護所副教授 張宏哲
失智症家屬代表 張淑潔
約有15萬人,忘了我是誰。當老人家找不到回家的路,不再認識心愛的人,怎麼辦?據醫學資料顯示,老年失智症的發生率,70歲以上為4.6~13.9%,年齡每增加5歲患病率就大約增加1倍;男性平均發病年齡為73歲,女性為75歲。
失智症患者外表看起來跟正常人一樣健康,可是常常因為記憶或認知功能退化,搞不太清楚狀況,甚至覺得遭到嘲笑、排斥,因此退縮不愛與人交往,而照顧者遇到這種情況,往往深受壓力,對失智症患者及家屬,身心飽受煎熬。
失智症病程極為漫長,患者察覺自身功能逐漸流失,卻又無能為力,除了家人的輔助外,專業護理人員適時提供家屬必要的服務,也能舒緩患者症狀的加劇。家屬也可通盤了解失智症長者及其家屬的福利政策,找尋官方及NGO團體的資源協助。
本集發現NGO民意大講堂,將由失智老人基金會,邀請產官學界的專家,從失智症對家屬的影響、失智症的判斷及治療發展、失智症長者及家屬的福利政策規劃、失智症家屬需要的協助,再到未來失智照顧及防治的趨勢等面相,幫助失智症患者及其家屬,勇敢對抗夢靨。
2012年6月19日 星期二
西南氣流雙颱共犯台灣人往哪逃命?
首播 6月21日(四) 晚20:00
重播 6月24日(日) 早05:00
與談人
文化大學大氣系教授 劉廣英
台大土木系水利工程組副教授 李天浩
銘傳大學建築系副教授 王价巨
台北市忠順里里長 曾寧旖
桃園市會稽里里長 鄭麗花
上周才發生六一O水災,這周又有西南氣流伴隨颱風來襲,泰利如利刃般直接穿越台灣而來,全台恐遭暴雨轟炸,中南部累積雨量預估超過1500毫米。有專家比擬,這次風災很像民國47年的八七水災,不可掉以輕心!
台北市文山區一週兩淹!福興路、興隆路之間的地下因為管線太多,排水系統繞道,一下子雨又下太大,根本來不及宣洩。台北市雨水地下道平均每小時僅能承受78.8毫米的雨量,但文山區強降雨時雨量逾80毫米,類似的防洪問題還很多,早年設計早已不敷今日所需!陳沖院長表示要檢討新舊排水設施的銜接問題,但淹水一定出在地下排水系統嗎?為什麼總是在事情發生後才要「檢討」?當年編列的八年八百億治水防洪預算,用到哪裡去了?為何未見成效?文山區光一個滯洪池計畫喊了三年還沒動靜,對強降雨和頻率增加的新氣候型態,計畫總趕不上變化,台灣如何重新思考防災策略?
鄰近的日本同處於西太平洋颱風路徑上,為什麼不見日本人擔心東京淹大水呢?日本二十年前斥資千億日幣打造東京都龐大的「地下神殿」排水系統,怎麼做到的?內政部長李鴻源說,政府在二十年前就知道日本推動「綜合治水」蓋地下河川,但何以台灣水利、營建官員赴日本荷蘭考察治水者絡繹於途,這些經驗我們卻做不到?讓都市公園、學校地下能滯洪,讓建築物把雨水留在建築物內,是與水共生的新思維,但現有的法規是否行得通?
此外,像北市忠順里、桃園會稽里幾年前就開始著手「防災地圖」,讓每個人如果打開家門道路變河流了,還知道往哪逃。防災教育在地化深耕化,每個人還要準備逃生包,平時勤於演練,才能臨危不亂。
週四晚間八點,公視十三頻道NGO觀點:大雨大雨下不停,當我家門前道路變小河,怎樣逃命去?
2012年6月13日 星期三
梅雨威力直逼颱風!水泥國土傷很大?!
首播 6月14日(四) 晚20:00
重播 6月16日(六) 早05:00
與談人
氣象專家 俞川心
台大地質所教授 陳宏宇
中興大學水保系教授 段錦浩
水利技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 陳明信
今年首波西南氣流夾帶滂沱大雨,像是用倒的,不到一天,北台灣三峽累積雨量已經突破400毫米,中南部災情擴大,高雄、屏東台20線南橫及台21線新中橫受創最嚴重,災害程度直逼莫拉克!氣象局表示,和2006年梅雨相比,這次降雨程度沒有打破紀錄,為何卻造成七死、五千餘人撤離及難以估算的災損?
行政院農委會發布土石流紅色警戒411條,分布於9縣36鄉150村,破十年紀錄,黃色警戒414條;中央救災升級,無人飛機支援。內政部長李鴻源擔心,這次暴雨恐演變為複合式災害,未來台灣逢雨必釀災?路開到哪裡,山就崩到哪裡,廬山已經無法住人了,將被放棄成荒地?台灣人多,大家搶著開發、建設,南投清境、嘉義沿海等還有多少危機?
路開到哪裡,山就崩到哪裡,廬山已經無法住人了,將被放棄成荒地?台灣人多,大家搶著開發、建設,南投清境、嘉義沿海等還有多少危機?
每次災後,政府總提撥大筆錢投入治水,每年災難卻仍不斷發生,治水防洪錢花到哪去了?延宕二十年的國土計畫法刻不容緩?然而極端氣候頻繁,計畫趕不上變化,我們該有什樣新思維與災害共生?
受到氣候變遷影響的台灣,早被聯合國列為高風險之島,台灣哪裡還能住人?我們終將淪為氣候難民?週四晚間八點,公視十三頻道NGO觀點:西南氣流殺人,今年夏天很難過?週末最新預測,谷超颱風會襲台嗎?
2012年6月8日 星期五
17vs.70代間跳跳堂(二)
透過代間融合,可以活化長者的生命力。中山女高熱舞社學生教資深美少女的故事,還有番外篇。她們充滿活力,中山女高學生是全國中等學校街舞大賽冠軍,資深美少女也是深藏不露,生活過得很精采喔!
2012年6月7日 星期四
酒駕害命! 刑責太輕?
首播 6月7日(四) 晚20:00
重播 6月9日(六) 早05:00
與談人
法部部檢察司長 朱坤茂
中央警察大學交通系教授 蔡中志
資深社會記者 劉峻谷
近期酒駕肇事的慘劇不斷上演,不管是葉少爺撞死婦人、或是義警撞死大學生,社會一片譁然!根據法務部統計資料顯示,近五年酒駕人數逐年攀升,從96年的5.7萬人到100年高達7.3萬多人,平均年增率6.5%,因酒駕而死亡的人數近兩年都高達400多人,光今年一到四月份有146人,平均一天1.2人慘死輪下。喝酒不開車、開車不喝酒是大家耳熟能詳的道理,講了七年為何還一再發生酒駕肇事悲劇?
酒駕撞死人的葉少爺遭檢方求刑七年,但死者之一陳岡逸的父親仍不滿痛批:「求刑七年,太少了!」網友也大罵:「三條人命只七年,太不值!」律師評估葉少爺最後可能只關一、二年就出獄。目前台灣酒駕刑責屬公共危險罪,如果致人死傷,可處一至七年有期徒刑,這樣的刑度是否恰當?在美國只要七年內有三次酒駕紀錄,不管有沒有肇事,一律以二級謀殺罪論處,最高可處死刑;而加拿大及日本酒駕致死,最高也可分別判處無期徒刑及20年徒刑,相形之下台灣的刑責真的太輕了?
內政部長李鴻源表示,台灣酒駕再犯率超過三成,然而提高刑度就真的能讓酒駕減少或降低再犯率?去年曾發生消防員賴文莉值勤時遭酒駕者撞傷導致截肢事件,進而促使立院修法、提高酒駕刑責,但今年一到四月酒駕致死數字卻比去年同期還高,為何提高刑度卻無法嚇阻酒駕?問題出在哪?酒駕者都抱僥倖心態,認為喝酒開車上路頂多罰錢了事?
除了事後處罰,該如何加強事前防範?為了防範酒後駕車,瑞典政府2012年起決定推動出廠新車加裝「酒精鎖」!國外經驗可供台灣參考?週四晚間八點,公視十三頻道NGO觀點:酒駕害命!罰錢了事?
2012年6月1日 星期五
17vs.70代間跳跳堂(一)
台灣有248萬的老人,80%健康無失能,透過代間融合的概念,活力長者的活動力,也能減少長照的負擔。「活力跳跳堂」的這場表演,是一場青春美妹與資深美少女,同台尬舞的精彩演出,讓我們來看看,17歲的創造力,遇上70歲的行動力,會蹦出什麼火花。
訂閱:
文章 (Atom)
每週節目即時動態
徵求NGO活動訊息:歡迎各位夥伴,若有任何NGO活動訊息,請與我們一同分享(E-mail:news50688@mail.pts.org.tw),共同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