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17日 星期二

會考只顧拔尖? 弱勢孩子被犧牲?


 
首播 6月19日(四)    晚20:00

與談人:
教育部國教署長  吳清山
全家盟十二年國教民間辦公室執行長  謝國清
政治大學教育系教授  秦夢群
前南投縣中興國中教務主任  王仁穩


國中教育會考初次上路,引發諸多爭議,何以規劃31年的十二年國教才剛上路,就讓考生茫茫然、家長惶惶不可終日?

會考成績公布後,家長團體齊聲砲轟教育部,但談到未來該如何改善制度,不同家長團體之間則出現極大歧異。有人主張明星學校入學仍應以成績為主,按分數依序分發;但也有家長要求應完全真正地免試入學。十二年國教說是「免試」,仍有全國性會考,難到就不會引導教學方向?十二年國教說是要「適性」,但排序內容五花八門,社經弱勢的學生真有適性發展的機會嗎?會考及免試入學超額比序陷入的困境,又怎麼改?

就規則論規則,到底免試招生的「超額比序」是怎麼一回事?去年教育部公布超額比序條件參考項目,全國十五個就學區針對各地區差異,定出比序項目。比序的項目由各就學區自行訂定,教育部責任何在?基北家長批評制度設計不公,是誰的錯?「特色招生」的存在、考試日期,也是折衝妥拹的結果,基北家長有異議就要求教育部今年就得修改,合理嗎?誰能代表基北七萬考生抗議?誰又能代表全國二十七萬考生發言?


當媒體聚焦菁英學生權益時,教育家看到的是更讓人憂心的現象。國中教育會考成績公布,全國有三成以上、九萬名考生的英數成績是C,亦即「待加強」。清大教授李家同公開指出,中部有一所國中全校七成考生英文拿C,另外一所小型國中則是全校考生英文都拿C,會考成績一公布,便重創偏鄉弱勢學生的自信。『拔尖』、『扶弱』是十二年國教同等重要的目標,教育部說這些「待加強」的學生,是未來實施補救教學的對象。怎麼做,教育資源準備好了嗎?

孩子成績愈好,家長的期望愈高,惟恐孩子因為制度設計進不了明星高中,甚至連「鳳凰變成雞」的話都脫口而出。家長這樣的觀念不改,又如何引導學生「適才揚性」?「成就每一個孩子」是教育部為十二年國教定下的目標, 面對國中會考引發的民怨與爭議,教育部長蔣偉寧表示將全面檢討會考制度。下一步怎麼走?如何改才能真正落實十二年國教精神?周四晚間八點NGO觀點,邀您一起關心十二年國教!

1 則留言:

Emma 提到...

**關於十二年國教的提問:
(1)關於[適性發展]師資:
1.請問初中/國中教育體系內,每個學校有多少負責生涯發展的老師?每所初中/國中輔導室中除主任外,有一位還是二位? 師生比等於多少?
2.如果把每班的導師也列為生涯指導老師,導師與輔導室專任老師們有生涯發展的轉業教育背景嗎?他們是否每天處理中學生的課業、情緒、生活等問題就應接不暇?

(2)所謂的[適性發展]:
1.是單純的指正確的選讀高中、高職、五專嗎?
2.念高職、五專的學生至少有選科的機會,那麼念高中的學生呢?上高中前,他們想好以後的生涯發展之路了嗎?還是到高一下學期仍然三十年前迄今的「二分法」,數理強就念理工科,文史強就念社會科?


(3)關於技職教育體系:
1.請問原先優良的五專體系學校,何時會恢復完備教育體制?為何科技大學仍死抱著招生不足的「科技大學光環」不放?
2.初中階的技職人才為何不能有彈性的就學選擇?為何已選定技職路線發展的學生,一定要再經過高職三年、再考科大?多花時間之外,還要負擔昂貴的大學學費或背上沉重的學貸?
3.如果全台灣大專院校過多的問題不能有效的解決,「大學學歷貶值為高中生」的慘痛現象,除了是永遠的教育資源浪費外,也是學生寶貴青春時光最大的浪費;這些掛著「大學學位」的學生,在所學無法找到適性、適任工作之餘,情境逼迫下,只能以「延畢」、「念碩士」、「再念博士」等方式,繼續留在學校;但最慘痛的現象是:碩士、博士學位拿到的那天,也是失業的那天!

每週節目即時動態

徵求NGO活動訊息:歡迎各位夥伴,若有任何NGO活動訊息,請與我們一同分享(E-mail:news50688@mail.pts.org.tw),共同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