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4日 星期三

從心出發! 給孩子適應的力量


 
首播 6月5日(四)    晚20:00

與談人:
芯福里情緒教育推廣協會理事長  楊俐容
諮商心理師  林麗純
精神科醫師  李光輝


大學生鄭捷在捷運板南線上隨機砍殺乘客,造成4人死亡、24人受傷,震驚全台灣;李姓男子凌晨返家途中,遭16歲少年從背後刺傷,兇嫌落網後供稱心情不好…。最近密集發生讓人恐懼又困惑的犯罪事件,有人歸因於家庭功能失調、父母機能失能、學校功能失靈、社會功能失序,這是否太過簡化事件的因果?又是否太過廣泛地找歸因?從這些事件中,我們可以反思些什麼?有可能避免日後再發生類似的悲劇嗎?

和鄭捷相處過的師生都認為,他在學校表現很正常、沒有異狀。然而犯罪不會一夕造成,如何從蛛絲馬跡中尋找潛伏的跡象呢?在發展出極端行為之前,孩子們的內心又是怎麼樣的狀態呢?他們內在想發出的聲音是什麼?誰聽見了?誰聽懂了?


媒體報導,鄭捷曾表示念書好累,做事也很累。「累」這個字,似乎一直出現在從小到大的學生心中。《親子天下》調查四年級到九年級國中小學生及輔導教師,問卷結果顯示近九成六輔導老師認為,有「情緒困擾」的學生愈來愈多。「人際困擾」和「課業壓力」則是中、小學生最大痛點。為何孩子從小就覺得壓力大?孩子的感受很容易被父母忽略?家長認為孩子只要捱過國中、高中的升學壓力期,長大以後就自然沒事了?家長、老師如何引導他們抒發負面情緒呢?


然而面對孩子日趨複雜的情緒變化球,學校第一線教師的專業裝備足夠嗎?鄭捷事件發生後,有立委質疑學校輔導不夠積極,未能發揮功效。然而,大學生泰半年過十八歲,師長該如何介入輔導才恰當?「學生輔導法」希望把各級學校都涵蓋其中,把學校所有教職員都賦予責任,把專業諮商人力導入校園,以所有學生為主體採取三級預防措施。這樣做可以發揮什麼效果?

學生只是生命的一個階段。每個人從家庭中長大,進學校唸書,出社會工作,然後又獨立成家。身處不同階段的人,該如何調適自己和環境的關係?身為家長,又該怎樣與不同階段的子女互動?認真聆聽與真誠陪伴,就是最好的關懷。週四晚間八點NGO觀點,從心出發! 給孩子適應的力量。

沒有留言:

每週節目即時動態

徵求NGO活動訊息:歡迎各位夥伴,若有任何NGO活動訊息,請與我們一同分享(E-mail:news50688@mail.pts.org.tw),共同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