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8日 星期三

誰的居住正義?社福機構進社區



首播 8月9日(四) 晚20:00
重播 8月12日(日) 早05:00

與談人
殘障聯盟祕書長 王幼玲
新北市康復之友協會總幹事 劉麗茹
政大社會工作研究所副教授 王增勇
社會住宅推動聯盟副召集人 彭揚凱

前陣子麥當勞慈善基金會要為癌症和罕見疾病兒童,在台北市大安區錦安里設立「癌症兒童中途之家」,讓偏遠地區的病童,到都市就醫免舟車勞頓,更方便過夜。不過當地里民強烈反彈,還張貼表達「誓死抵抗」公告,事件雖然圓滿落幕,卻已鬧得滿城風雨。
這並非單一事件,早在民國72年,「第一兒童發展中心」曾受到楓橋新村居民歧視抗爭,沒想到事隔廿多年,台灣社區仍在原地踏步。從南到北,對各種障別、病症、身分弱勢的福利機構,都曾遭遇大小不同的排拒衝突。這突顯社會對弱勢居住課題的陌生跟忽略,為何做公益會引起反彈,甚至揚言誓死抵抗?台灣社會為何會變得如此冷漠?

根據【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第82條定規定,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相關身心障礙福利機構,於社區中提供身心障礙者居住安排服務,遭受居民以任何形式反對者,直轄市、縣(市)政府應協助其排除障礙。政府依法行政的效力夠嗎?公權力進入之後,是否就能保證社福機構和社區相處融洽?社福機構進駐,真的會影響房價嗎?

社會福利社區化是必然的趨勢,「去機構化」是為了讓身心障礙者在社區生活、與社會融合。政府應如何保障所有國民(不分老少病殘)近用與安居權利?一般大眾憑什麼剝奪他們的居住正義?弱勢者如何能在社區找到安身之處?

今年底正式上路的「住宅法」明訂由政府或獎勵民間興辦「只租不售」社會住宅,特別將反居住歧視條款納入,「任何人皆應享公平居住權利,不得有歧視待遇」。台灣做得到嗎?未來的住宅政策是否能有效協助?如何避免居住者標籤化?週四晚間八點,公視十三頻道NGO觀點:「誰的居住正義?社福機構進社區」。

沒有留言:

每週節目即時動態

徵求NGO活動訊息:歡迎各位夥伴,若有任何NGO活動訊息,請與我們一同分享(E-mail:news50688@mail.pts.org.tw),共同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