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8日 星期四
一九四九!悲歡離合六十年….
畫面來源:被俘虜的人生
首播 10月10日(六) 晚19:00
重播 10月11日(日) 早10:00
與談人
傳記作家 王丰
淡江大學美研所教授 陳一新
東華大學原住民族學院長 施正峰
《被俘虜的人生》紀錄片導演 陳心怡
一九四九年,一個重要的時代印記!那年,蔣介石政府來到台灣,北京人民政府成立,兩岸分裂分治開始。
在那顛沛流離的年代,多少人猝然離開家鄉,以為不過是暫別,卻是一輩子的分離。
台灣有一群外省老兵是被俘虜來台的共產黨員,民國三十八年搶灘登陸古寧頭慘敗的陳書言,就是其一。他的人生從此被俘虜,接受監控與思想改造,心中藏著不能說的秘密,即使是親密另一伴也不曾知曉,這也間接造成他與家人關係的隔閡。透過攝影機,女兒陳心怡恍然大悟父親痛恨蔣介石,並諱談過去的種種原因。
從大歷史史觀而論,一九四九代表了什麼重大意義?國共內戰失利,蔣介石帶領的中華民國政府被迫撤遷來台,是大敗逃還是轉進?當時如果沒有撤遷來台,會是什麼情形?
六十年後,52%台灣民眾認同自己是台灣人,39%認為自己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相較其他國家,台灣人民為何國家認同模糊?我們的根究竟在哪?是誰造成一次又一次人民長期的恐懼與不安?
十一中國建政六十年擴大閱兵,展現強大軍事實力,究竟想透露出什麼訊息?閱兵本來用意就是提振軍民士氣展現國力,相較之下,台灣十年不曾大閱兵,國家認同薄弱、內部意見紛歧,由此可見兩岸實力此消彼長?
人民是政治鬥爭下永遠的輸家。走過1949六十週年,周六晚間七點公視NGO觀點一起打破隔閡重新認識彼此,聽聽大時代下悲歡離合的故事,聰明面對我們未來的命運。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每週節目即時動態
徵求NGO活動訊息:歡迎各位夥伴,若有任何NGO活動訊息,請與我們一同分享(E-mail:news50688@mail.pts.org.tw),共同參與!
1 則留言:
針對這樣的題目,何以所邀來賓有四分之三是外省二、三代?這是蠻奇怪的安排。既然百分之九十的人口認同自己是「台灣人」,便理當把來賓的背景多元化,至少應該讓族群的比例反映出來,這樣的節目才會有意義,否則都是清一色外省後代發言,如何有代表性?這樣的受邀來賓難道不會覺得自己名不正言不順?
要不然就把題目改成「外省族群的遷移史」,這樣把1949年當成一個分水嶺,才比較切題。有多少本省籍、客家籍和原住民對「1949年」有這麼深切的印象?他們的認同變動來自於百餘年台灣的歷史變遷,而非六十年而已。對他們而言,日本時代的五十年影響並不亞於後面的六十年。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