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播 5月15日(四) 晚20:00
與談人:
博幼基金會執行長 陳良枝
兒福聯盟社工處主任 王靜文
台師大教育系主任 甄曉蘭
台灣貧富差距離加大、離婚率增加,呈現在教育上是弱勢家庭的中小學生比率攀高,尤其以國中生最嚴重。將近二成來自低收入、單親、隔代及依親教養家庭。經濟弱勢家庭對學童的學業表現,有什麼不利因素?在學習路上誰來拉他們一把?
兒福聯盟調查發現,城鄉學校孩裡享有的教育資源嚴重落差。近六成的偏鄉弱勢孩子,家中沒有電腦或網路。家長們生活困難,沒有能力輔導學童課業,孩子又如何不輸在學習起跑點?調查也發現,教育資源的匱乏讓部分學生都不敢升學。弱勢家庭學童辛酸多,本來想藉由教育幫助他們脫貧,現實環境卻是讓他們在教育跑道上愈來愈落後。
教育部早年就以教育優先區計劃,協助偏鄉弱勢學童。2003年推出課後照顧服務方案,在下課後有人陪伴孩童。2006年推出攜手計劃,替孩童輔導課業,到2012年再轉型為補救教學實施方案。這些計畫方案對象不同、策略不同,但都是為了「帶好每一位學生」。然而那麼多老師、課輔人員的投入,是否達到成效呢?現實中最大的困難和挑戰是什麼?
長期關注弱勢教育的李家同教授表示『補救教學應講求效率,不能淪為伴讀』,教育部如何針對不同學生需求,訂定不同層次的課程?如何培訓老師知能,讓每個孩子從落後點補救起來?
孩子的學習要多元化,提昇低學習成就孩子的學力,幫助孩子培養課業之外的自信心,才能讓孩子們有機會找到舞台展現自我。週四晚間八點NGO觀點,一個都不能落後,為弱勢兒童教育盡一分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